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18:13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教育 科类结构 专业结构 布局结构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以培养高技能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组织。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所在地的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备受关注。然而,在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相关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的跟进。本文以文献法和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结构理论、区域发展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以及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基础上,以产业结构、就业分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现实依据,分析了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现状,科类专业与产业分布和城市分布的情况,列举了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了黑龙江省高职业教育科类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情况、政府导向和社会导向因素、教育主体因素、学校管理因素等。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类专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来保证我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科类结构 专业结构 布局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2;G40-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0
  • 绪论10-21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目的11
  • (三)研究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同类课题现状12-16
  • (一)国内主要研究12-14
  • (二)国外主要研究14-16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16
  • 三、相关概念界定16-18
  • (一)高等职业教育16-18
  • (二)高等职业教育科类专业结构18
  • 四、研究方法18-21
  • (一)文献研究法18-19
  • (二)统计法19
  • (三)历史研究法19
  • (四)比较研究法19
  • (五)系统研究方法19-21
  •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研究的基础21-29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21-25
  • 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21-22
  • 二、区域发展理论22-23
  • 三、产业结构理论23-24
  • 四、劳动力市场理论24-25
  •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依据25-27
  • 一、产业结构25-26
  • 二、就业结构26-27
  • 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7
  • 本章小结27-29
  • 第二章 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现状分析29-64
  • 第一节 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基本情况29-49
  • 一、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科类专业的数量分布情况29-32
  • 二、黑龙江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的产业分布情况32-38
  • 三、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的地区分布情况38-40
  • 四、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的学校分布情况40-44
  • 五、黑龙江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的构成与人数变化情况44-49
  • 第二节 典型案例院校科类专业结构的分析与研究49-63
  • 一、北部地区典型高职院校的研究与分析49-51
  • 二、东部地区典型高职院校的研究与分析51-56
  • 三、中部地区典型高职院校的研究与分析56-63
  • 本章小结63-64
  • 第三章 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问题与原因分析64-75
  • 第一节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科类专业结构的问题分析64-68
  • 一、科类专业存在空缺现象与集中现象并存64-65
  • 二、科类专业布局结构不均匀现象较为明显65
  • 三、科类专业聚集程度与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立不足65-66
  • 四、高职院校科类专业设置重复现象较为严重66-67
  • 五、科类专业结构不稳定现象严重67
  • 六、科类专业口径过窄,,学科划分过细67-68
  • 七、科类专业与产业适应性存在问题68
  • 第二节 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原因分析68-74
  • 一、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因素68-70
  • (一)政府监管不够严谨69
  • (二)政府对于高职教育的宏观调控存在缺失69
  • (三)教育规划与行业体制管理不完善69-70
  • (四)政府对科类专业建设的投入不足70
  • 二、高职院校自身的因素70-72
  •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偏差70-71
  • (二)高职院校办学缺乏特色71
  • (三)对于科类专业建设长远规划存在欠缺71-72
  • (四)对于科类专业建设的科学论证不足72
  • 三、社会经济相关因素72-73
  • 四、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对接机制不完善73-74
  • 本章小结74-75
  • 第四章 黑龙江省高职科类专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75-88
  • 第一节 完善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的调节机制75-76
  • 一、加大政府宏观控调力度75-76
  • 二、建立高职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76
  • 三、完善市场对于高职科类教育科类专业调节机制76
  • 第二节 推进高职教育科类专业建设的合理化76-83
  • 一、合理调整高职科类专业的布局76-78
  • (一)整合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77
  • (二)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科类专业的覆盖面77-78
  • 二、大力提升高职科类专业的聚集度78-79
  • (一)加快科类专业群的建设78
  • (二)积极开展高职院校综合型专业78-79
  • 三、控制高职教育科类专业设置重复的局面79-81
  • (一)、科类专业建设要规范,管理要科学79-80
  • (二)、加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建立80-81
  • 四、逐步稳定高职科类专业结构81-83
  • (一)高等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81-82
  • (二)不断加强对科类专业的控制度82-83
  • 五、扩宽高职专业口径,提高综合专业建设力度83
  • (一)高职院校专业孔径需要拓宽83
  • (二)提高高职专业综合建设力度83
  • 第三节 完善高职科类专业设置对产业结构的服务力度83-85
  • 一、高职科类专业结构设置要服务产业结构84-85
  • 二、高职院校应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的步伐85
  • 第四节 完善高职科类专业设置协调合理发展的保障机制85-87
  • 一、完善高职教育的相关法令85-86
  • 二、加大对于高职院科类专业建设的投入86
  • 三、推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86-87
  • 本章小结87-88
  • 结论88-89
  • 参考文献89-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小珠;对专业结构优化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教研究;1998年03期

2 张成斌;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优化[J];江西教育;2005年11期

3 刘志国,张淑梅;调整专业结构 加强学科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9期

4 孙朝恺 ,高翅;发挥特色和优势 加速调整学科专业结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05期

5 丁黎光;调整机制专业结构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高教研究;2002年03期

6 曾素芳;农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理性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5年03期

7 黄琼霞;周安方;;优化专业结构 发挥学科优势 加强专业建设[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吴开俊;袁文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结构优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9 张文雯;曹晔;;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结构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陈爱梅;陈俊;郑传芹;李琼;;制定专业规划 优化专业结构 加强专业建设 凸显专业特色——关于郧阳师专专业建设的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国荣;梁金城;高永惠;;面向市场经济 深化专业结构改革[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韦成龙;刘理;刘振球;;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探索与实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研究报告[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李庆;石平;;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结构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王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结构体系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柯政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赵居礼;;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王步;王毅红;袁卫宁;武贤慧;;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模型设计竞赛规则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彭丽;;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结构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9 李克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重视学生就业调整专业结构[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2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申纪云;优化专业结构 提升高教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李雪林 通讯员 焦苇;优化专业结构 增加自主招生[N];文汇报;2009年

4 丁忱;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经济适用人才[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李珂;我省高校全方位调整专业结构[N];福建日报;2008年

6 记者 沈祖芸;上海全面调整中职专业结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缪志聪;江苏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活动启动在即[N];江苏教育报;2012年

8 丁忱;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培养经济适用人才[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尚道文(作者系桑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农村职校调整专业结构的思考[N];张家界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蓝旭;我省优化高校专业结构[N];福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君学;黑龙江省高职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2 陆飞庆;浙江省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朱倩;地方行业院校本科专业结构布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洁;研究型农业大学学科专业结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雪;上海市高职服务类专业结构与服务性职业发展适应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宋毅立;陕西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田玉梅;高校专业结构的演变与服务社会相关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郭洁;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本全;调整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的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D];河海大学;2005年

10 崔莎莎;广东省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结构关系的统计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04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804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