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我国基础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4 19:29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础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 !""( 年 / 第 !( 卷 第 # 期 第 % . #" 页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012345 678 946:;<:2 3= >8?:6;<37

@3A) !( , !""( / B3) # 9% . 9#"

我国基础教

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
胡咏梅 # 薛海平,
要: !""# 年我国 $# 个省区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的 % 项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 对 析, 得到反映我国省区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综合水平的五个类别的划分。造成我国各省区基础教育非均衡发 展的原因, 主要是观念落后、 经费不足、 教师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要求等。 针对这些原因, 我国区域基础教育 实施均衡化发展战略应该是大力宣传义务教育、 加紧培养中小学教师并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 加大财政转移 支付力度等。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非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与效益;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C(" . "&% 一、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是指各区域基础教育在办学经 费投入、 硬件设施、 师资调配、 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处 于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具体体现在基础教育发展的两个方 面, 一是量的发展不均衡, 如区域基础教育内各级学校的入 学率、生师比、生均经费和图书册数不均衡等;二是质的发 展不均衡, 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发展不均衡。近年来, 随着 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以及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的 加大,我国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程度在量的方面已 得到一定的改善,而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发展不 均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违背了基础教育为所有儿童提 供优质教育的宗旨, 严重危害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因此, 从 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发展不均衡 问题意义深远。本文通过对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 的研究以分析造成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发展不均 衡状态的深层次原因, 同时, 为我国区域基础教育实施均衡 化战略提供针对性建议。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 . *$$E , !""( / "# . """% . "$
初中生师比、 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小学生均教 育经费指数、 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其中前六项指标来自于
〔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从人力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 # 〕 ,

它们是反映一个地区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核心指标, 我们认为, 后两项指标反映了地区经济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这是基 础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因此, 也被纳入到衡量基础教育质量 与效益的指标体系中来。 根据 $# 个省区的聚类分析结果, 可得到按照教育质量与 效益的这 % 项指标所划分的 & 个等级区域。 第一等级区域为教育质量与效益最佳的区域,包括北京 和上海。 第二等级区域为教育质量与效益相对较好的区域, 包 括天津、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广东、 新疆 ’ 个省市。第三等 级区域为教育质量与效益一般的区域, 包括河北、 山西、 内蒙 古、 黑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西、 重庆、 四 川、 陕西 #( 个省市。第四等级区域为教育质量与效益相对较 差的区域,, 包括福建、 海南、 贵州、 云南、 甘肃、 青海、 宁夏 ’ 个 省市。 第五等级区域为教育质量与效益最差的区域, 目前是西 藏自治区。! 由以上分类可知,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区域中除了新疆 之外都是东部省市。 第三等级区域包括了东、 西的 #( 个省 中、 市。第四等级区域都是西部和南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省

二、 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非均衡发展的格局
本文对 !""# 年我国 $# 个省区的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的 % 项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反映我国省 区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综合水平的五个类别的划分。这 % 项 指标分别是: 小学五年保留率、 初中三年保留率、 小学生师比、

《 参与聚类分析的原始数据来源于 从人力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 》 &(& 页的 第 !以上各个类别之中的省市并无先后顺序之分。 表 $) ##, &(* 页的表 $) #!+ 第 &(’ 页的表 $) #$, &(% 页的表 $) #(, &%" 页的表 () #’。 第 第 第 作者简介: 薛海平 , #-’- . / , 湖北黄石人, 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 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主要从事人 力资源管理研究; 胡咏梅 , #-*% . / , 安徽六安人, 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副教授+ 主要从事教育评 价、 教育经济研究。

第-期 区。第五等级只包括了西藏自治区。

薛海平等: 我国基础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

,

福建的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 亟待提高。 与福 建 同 处 于 第 四 等 级 的 海 南的劣势主要在于小学五年保留率 (*.% $&’ ) 和初中三年保留率 " *+% **’ ( 明显低于平均值。这充 分说明海南中小学中的辍学现象很严重。西藏是唯一处于第五 等级的地区, 具体考察它各个指标的值, 发现小学专任教师大专 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 " !% !)’ (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 ) 而且初中生师比(-.% .!’ )和小学五年保留率 / (&-% *&’ )也明显低于平均值。这说明西藏的小学专任教师的 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急需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历 ( 远超 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西藏的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 ) 出全国平均值())% *+$!) 这说明政府对西藏初中教育是十分 / 重视而且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较充足。 此外,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 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 +#’ )和小学生师比()$% +-’ ) 也高出平均水平。 这反映西藏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比较高, 但小学专任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处于第一等级区域的北京和上海的主要优势在于初中三 年保留率、 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 初 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小学生均教育 经费指数、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这 ! 项指标值远远高于其 他省区的平均值。 新疆之所以处于第二等级区域, 主要是因为 它的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 " #$% &#’ ( 高出全国平均值 " )*% +$!)’ ( 较多, 而且其初中三 ( ( 也超出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 +..)’ ) 。 年保留率 ,-% ,!’ ) 这说明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并 取得了显著成效。 福建之所以处于第四等级区域, 与广东等其 他东部沿海省市的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水平相比,相差较 大,主要在于其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 ( 例 -&% &-’ )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 -#% .)’ ( 、 的学历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参见下表 - ( 。这反映了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 ( 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格局特点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格局呈 现出以下特点: -% 全国省级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整体水平较高, 两极分化严重。 具体表现为全国 #- 个省级区域基础教育的质 量与效益综合水平的划分呈现出两头小、 中间大的特征。 第一 而第二、 三 等级地区只有北京与上海两个直辖市, $% .!’ , 占 等级地区则集中了全国 )- 个省市, $&% &.’ , 占 第四等级和第 占 因此, 有必要制定适合 五等级区域只有 * 个省市, )!% *-’ 。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综合水平均衡发展的政策,以缩小 区域间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综合水平的差距。 )% 从地域分布考察,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水 平的区域划分基本呈现东—中—西梯度分布特征。处于第一 和第二等级的省区除了新疆以外, 都属于东部省市; 第三等级 区域覆盖面较广, 中、 东、 西部省区均有; 第四和第五等级区域 则大多属于西部省市。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可能与区域经 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有关,因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呈现 出明显的东—中—西梯度分布特征
〔) 〕

对前述 * 项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 响。例如,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与各省区人均 012 具有极 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的差异 主要是由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决定的。小学生师 比与初中生师比同各省区人均 012 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说明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其生师比就越低。 #% 从各区域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的相对差异来分析, 影响各省区教育质量与效益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 同。例如, 北京和上海的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水平的 优势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 初中生均教育经费 指数、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初中 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上, 这些指标值远 远超出全国平均值。这与北京和上海具有很高的教育竞争
〔 。 力和很强的经济实力有关 ) 〕 由表 ) 与表 - 的各指标的均值

做比较,可以发现,处于第二等级的省市的优势也是在小学 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小学专任教师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 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上。由此可见, 第四与第五等级区域的 省区若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水平, 必须大力 增加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并确实重视中小学专任教师的

。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与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角度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















$((& 年

继续教育工作, 以提高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 (二 ) 对部分省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政策建议 考察各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发现! "# 小学五年保留率相对 较低的省区有西藏、 贵州、 甘肃、 青海和宁夏, 初中三年保留率 相对较低的省区有内蒙古、 湖北、 广西、 海南。 这反映这些省区 的中小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可能与当地经济水平和居民 收入都很低,学生家长负担不起子女的教育费用有关,此外, 也可能与人们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不重视的 原因有关。因此, 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对义务教育的宣传, 并降 低学杂费,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这些省区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 广东、 广西、 的力度。$# 小学生师比相对较高的省区有安徽、 贵州、 西藏、 陕西, 初中生师比较高的省区有安徽、 河南、 广东、 广西、 贵州。这说明这些省区的中小学专任教师比较紧缺, 教 师负担较重。 因此, 这些省区应当通过培养或引入等途径增加 中小学教师数量, 另一方面, 应当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 避免 教师流失。 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除北京、 上海有特殊 优势之外其他省区都相差不大。%# 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 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相对较低的省区有广西、 贵州、 西藏、 云

南,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学历比例相对较低 的省区有广西、 甘肃、 河南、 河北。 这些省区应该加大对中小学 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 就 西藏来说, 一方面, 西藏的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远远高于平 均水平,初中专任教师的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也较 高。这说明西藏初中阶段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水平相对较 高; 另一方面, 西藏的小学阶段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综合水平较 低, 具体体现在其小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小学专任教师紧 缺且学历水平较低。 因此, 今后西藏的基础教育发展应向小学 阶段倾斜。

参考文献!
〔" 〕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 从人口大国迈向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力资源强国 ’〕 北京: $((%# )((# 〔$ 〕 〔 # 胡咏梅 * 薛海平 # 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划分 +〕 教育与 , 经济 # $((%," -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北京 邮编 "((./)

! "#$%& ’( )*+,-,*./% 0/1/-’23/*# ’( 4,56. 7 8%$.,#6’* !9/,5 6* :;6*, <)8 =,6 7 26*>? =) @’*> 7 3/6
, 01234567849 : ;1<686=5>45678 ?799@A@ 68 B@6C68A D7><49 E86F@>=65G !+5#9,.#A HI@ =5456=563 4849G=6= 7J K4=63 : @1234567849 L24965G 481 K@8@J65 M4= 34>>6@1 725 KG <@48= 7J 345@A7N >G : A45I@>68A 4849G=6= M65I . 681@O@= 68 %" P>7F683@= 481 >@A678= 7J ?I684 68 $(("* MI63I >@P>@=@85@1 5I@ 28K49N 483@1 : 1@F@97P<@85 >@4=78 7J K4=63 @12345678 45 P>7F683649 9@F@9 342=@1 KG 5I@ J6F@ : 5GP@ P4>565678 68 5@><= 7J 68N 5@A>45@1 9@F@9 7J P>7F683649 K4=63 : @12345678 L24965G 481 K@8@J65 =23I 4= K43QM4>1 61@797AG* =I7>5 7J J281=* 5I@ 28=456=J6@1 82<K@> 481 L24965G 7J 5@43I@>=* @53# HI@ P>7P4A4814 7J 37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础教育区域非均衡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9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09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1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