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与人格理想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认同并阐述了面向未来的新文化观,从“对立统一”的哲学高度分析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等问题,指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所肩负的神圣文化使命,并具体探讨了“做人”——“做现代人”——“做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素质建构及其培养问题。这一素质建构框架吸收了陈鹤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精神旨趣;但把“现代中国人”改为“中国现代人”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突出了“现代人”与“传统人”的价值冲突,吸收了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的合理内核,并以马克思主义者所阐发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四有新人”为指导思想,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理论再整合。强调当代中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新旧接续,推陈出新。
[Abstract]:This paper identifies with and expounds the new cultural concept facing the future, analyzes the nationality and the world of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ty of opposites", and points out the sacred cultural mission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being a man"-"being a modern man"-"being a modern Chinese in the new century" and its cultiv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is frame of quality construction absorbs Chen Heqin's "being a man"-"being Chinese" -the spiritual purport of "being modern Chinese"; But changing "modern Chinese" to "modern Chinese" is not a simple word game, but highlights the value conflict between "modern man" and "traditional man". Absorbed the rational core of Alex Inkels'"Modernization of Man," and guided by the Marxist ideas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an" and "the New Man with four talents." Combining with the spirit of the new era,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with quality education as its co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n only seek new growth point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so that the old and the new can continue and bring forth the new from the ol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619.2
【正文快照】: 面对源远流长而至今仍然鲜活的中西文化教育资源,中国基础教育应如何进行新文化建构并履行其神圣的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精神气质的“中国现代人”而使中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梦想?如何深刻认识“素质教育”理念以保证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已急迫地摆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林兵;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当代人与自然的两种矛盾形态[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3 吴祖鲲;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J];长白学刊;2004年06期
4 王国有;生活世界内在关联中的文化历程[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5 郭颖;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与文化使命[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樊浩;“诚信”的形上道德原理及其实践理性法则[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之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8 何齐宗;和谐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9 倪峻;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毛亚庆;关于当前教学评价理论基础的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3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许丽萍;吉登斯生活政治范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王桂山;技术理性的认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7 冯青来;文化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贺彦凤;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海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2 刘玉静;认识论视野中的教学评价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慧峰;油画创作个性的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03年
4 李义胜;当代教师的文化使命[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柯毅萍;以提高人力资本为导向的农村反贫困战略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友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冲突与建构[D];新疆大学;2004年
8 殷文龙;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方志启;新世纪学校文化的使命和发展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文芳;中国当代水利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05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40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