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示到纪录
本文选题:记录 切入点:纪录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弄清“记录”(record)和“纪录”(documentation)之间的差别,以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使教与学更有意义。“从展示到纪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过程。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ecord" (record) and the "record" (document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re meaningful. "From the show to record", is a professional process into effective length.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612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令格;;师德建设要注重提升教师职业情感[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9期
2 陈蕾;;科研创新的哲学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04期
3 厉丽玉;浙江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2年05期
4 师保国,廖承琳;规范自然主义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3期
5 李海林;语文教育哲学二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周文叶;;语文课改方向新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8 饶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9 汪利兵,谢峰;论UNESCO与WTO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康瑜;试论全球化视角下高等教育的社会批判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广平;“非同一性的契机”:关于“建构”的现代性批判[D];同济大学;2007年
2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蔡琼;中国民族院校发展中的文化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延哲;首都师范大学与清华大学公共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模式之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彬;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胡耀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殷贝;在艺术中超越时间与自我:纳博科夫在柏格森影响下的文艺思想[D];四川大学;2007年
5 朱莉;国外音乐教育理念引入过程中的我国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胡雁;从客观到建构:高校课堂教学范式及其变革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宫锋;科学革命是如何发生的[D];山西大学;2007年
8 刘伟伟;克里普克语义学及其指称理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峻;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刘五驹;应摒除教育评价中的“完人逻辑”[J];教育评论;2000年04期
4 俞国良,林崇德;论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培养与发展[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5 俞国良,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6 庞丽娟,叶子;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7 曾天山;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工作[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8 宁虹,钟亚妮;现象学教育学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9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庞维国;皮连生;;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雄英;思想教育与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罗大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串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唐文中;高等学校的讲授课[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4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5 向群;有感于“李校长让房”[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6 丁梦林;真心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记合肥六中党支部书记姚能长[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7 ;全社会都要尊师爱生[J];安徽教育;1980年06期
8 孙太英;进一步落实好党的知识分子政策[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9 沈伟;知己·知心·知音[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10 常春元;论教育与智力的发展[J];安徽教育;198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义良;安建业;;X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横川裕美子;户XZ规子;;中国护理教师分析日本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特征——日本研修报告分析[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3 杨秋香;;大学日语四级考试辅导探索[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冬梅;;浅谈新世纪教师的道德形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杨小林;;浅议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批评[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7 汤翠英;;振兴教育 首先要振奋教师的精神——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8 段民英;;立足农村经济 培养新型教师[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9 何婷;吴文美;;备课[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10 陈典基;刘昌华;邱炳涣;;中专学校的教师如何自学计算机知识(摘要)[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明全;论教师参与课程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允璐;我国体育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卜佳晖;汉语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特点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马秀梅;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友玉;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汪洪;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吴明和;多媒体CAI与物理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亚君;论现代远程教育在欠发达地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向仁富;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国立八高校教师索薪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63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563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