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的意义——马修斯与李普曼的儿童哲学观辨析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udy of children's philosophy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wo schools, represented by American educator Lipman and philosopher Matheus. The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hilosophy of children" on different occasions, and then further expounded it in their respective works. However, their research interests are different, they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meaning of "children's philosophy", and affec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children's philosophy to varying degre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振宇;;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晓华;;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计湘婷;管理学逻辑起点的探寻与论证[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3 漆昌国;;犯罪预备概念的批判与重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4 帅国文;金岳霖归纳理论的历史比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胡育红;;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峻,孙维浠;归纳问题与罗素的辩护[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俞吾金;;从熟知到真知[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4年00期
8 宋海彬;;意义与功用的纠葛——简论作为法学“元理论”的法理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戴月华;;试论哲学的功能特性及其发生形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10 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4 钱雨;儿童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侯颖;论儿童文学的教育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锡伟;契约真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姚国宏;权力知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俊;雅斯贝尔斯的元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蒋昭阳;意义、真理与形而上学[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洪琛;;荒诞体验中的现代人——解读《西西弗神话》[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吴岩;李普曼的以对话为核心的儿童哲学课程观及启示[J];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谭斌;论李卜曼的儿童哲学教育[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邓鹏;把哲学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李普曼及儿童哲学[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2期
5 郅庭瑾;“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上海市六一小学的实践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1期
6 赵秀红;;加缪《鼠疫》中的悲剧意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戴月华;苏格拉底对话的哲学教育价值[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胡也;儿童哲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J];学术研究;2002年12期
9 李红岩;文学化的哲学与哲学化的文学──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J];语文学刊;1999年02期
10 朱京;非形式逻辑的兴起与发展[J];哲学动态;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菲;;交往在舆论中的角色——李普曼和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论述比较[J];青年记者;2011年26期
2 蒯超英;;森林小学,毛毛虫学苑:台湾新出现的两所自由学校[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0期
3 冯希莹;;简析卢梭与李普曼公众舆论思想[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4 沈凤;;现代儿童文化特点分析[J];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06期
5 童兵;;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传媒议题设置刍议——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J];东吴学术;2011年03期
6 杨惠林;;媒介再现与社会现实建构[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贺红霞;;在校本课程推广中提升课程领导力[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8 李俊杰,周秀龙;他山之石攻玉记──美国P4c教学法实验研究[J];中小学管理;1999年09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轩;;重读李普曼与杜威的论战:为李普曼翻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2 冯希莹;;公众舆论:理性与非理性的集合——解读卢梭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思想[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吴飞;;试论媒介与政治权力的共生关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张焕玲;;《“儿童哲学”植根语文课的探究与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冯炜;;社会场景:传播主体的心理场[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李洋;;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蒋立珠;;对“儿童学哲学”的思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10 李莉娅;叶苗;;舆论引导方式,,期待艺术性创新——“开放条件下舆论引导方式”调查与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晓东;激发埋藏在儿童心中的哲学种子[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 潘小慧;儿童哲学简论[N];光明日报;2011年
3 杨云慧;国内第一部“儿童哲学”教材的诞生[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李倩;我国尝试儿童哲学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商报记者 李雅宁;儿童哲学书填补市场空白[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郜云雁;儿童哲学阅读悄然起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李翔;沃尔特·李普曼:抵御混乱的大墙[N];经济观察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肖雨;开创中国“儿童哲学”教学先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刘 畅;李普曼:冷静的观察者[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激活创新思维的“聪明学”[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倪琳;近代中国舆论思想演迁[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帆;对于舆论的另一种思考[D];兰州大学;2008年
2 贺婷婷;李普曼舆论学思想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林牧茵;李普曼冷战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孙巍;梁启超与李普曼新闻传播思想比较及现实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巧斌;基于SVM的水稻蛋白质磷酸化位点预测新工具[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吴灯;从操纵到促进自我实现[D];西南大学;2010年
7 高长鑫;中国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雪梅;幼儿家庭教育中母子冲突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晓农;美国三大电视网“三聚氰胺事件”拟态环境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曾彦;美国新闻事业与民主[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13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5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