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孔子的童年生活与其早期人格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9-09-23 10:17
【摘要】:孔子的童年是在与母亲组成的单亲家庭中度过的。母亲的在场与父亲的缺席会对这种单亲家庭的男孩产生诸多错综复杂的影响,孔子由此形成了一种有自卑倾向的储积型人格。成年后,贵族之裔的想像带来的自负与身世的自卑感给孔子带来了强烈的内心冲突,他凭借"好古敏求"的勤奋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表现出了积极入世的情怀。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先秦语言活动与中国早期文化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新立;;儿童游戏的发生及其本质特点新探——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观[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德;汉语语法习得异同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9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10 汤城;;王夫之论史文繁简[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孙飞飞;;The only way to transcend is death——On the doomed death of Roderick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靳雪梅;;社会学视角下的精神疾病分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5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务刚;;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8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9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天时;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接骨师之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李婷婷;《八月之光》中种族歧视下一个混血儿的悲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曙阳;儿童游戏观刍议[J];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2 春水;论游戏的自足本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承烈;孔子出身解[J];齐鲁学刊;1985年01期

2 戚焕丽;;孔子与泰山文化[J];东岳论丛;2007年04期

3 宋宁宁;;孔子言行观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4 李辅昌;;子路初见孔子[J];高师函授;1984年01期

5 孙开太;;关于孔子生身问题辨析[J];历史教学;1985年06期

6 乔志峰;;“五不祥”与“十不宜”[J];文史天地;2010年01期

7 董行;;一字之大[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0年05期

8 唐钰明;;《论语》“畏”字正解[J];学术研究;1986年05期

9 铸九;言子琐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何烨琦;缤纷的童年匣子[J];作文世界(小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珠;;孔子与文献编辑[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2 李琳;季浏;;健美操运动对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胡志直;;孔子的长寿养生思想[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4 田合禄;;孔子对音乐的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之二[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金鑫鑫;;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犯罪[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黄爱玲;;流动人员子女人格发展、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及教育对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妙根;;孔子“为政以德”论发微[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蔡颖;邹泓;王英春;马存燕;张秋凌;;小学生助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琦萍;;社会诚信风气良窳决定国家兴衰[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荆晶;童年生活艰辛,或许脸上留痕[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王德成;孔子研究第一书[N];光明日报;2008年

3 王建堂;孔子眼中的晋人晋事[N];山西政协报;2006年

4 朱福平 孔祥军;孔子的启蒙老师——母亲颜征在[N];中国档案报;2006年

5 周到;爱河万年永不枯[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周峰;孔子九尺有六寸?[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徐青;在快乐和烦恼中成长[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赵博;儒学之孝[N];今日信息报;2005年

9 段佳;快乐思维 快乐成长[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杨江;学会把事情做对[N];中国花卉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慧;清代嘉(庆)道(光)之际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文玲;精神探索,苦难展示与被动化存在[D];吉林大学;2006年

5 仲建维;沉重的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唐灿辉;童年之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秀莲;论人格的文化生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戴联荣;大学生态:文化人格共生和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昊燕;蜕与飞翔[D];河南大学;2008年

10 王喜海;论回归童年的儿童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天宸;有关人格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俞红;大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万国华;中学生人格发展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颖;课堂交往中的学生人格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海英;交往教学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常佩雨;《孔子家语》版本叙录[D];郑州大学;2008年

7 叶荣国;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晶;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和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9 王娜;中学化学教师人格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凌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德育环境[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40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540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