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体育游戏促进隔代抚养幼儿体育参与行为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04:53
【摘要】:在我国隔代抚养或隔代参与抚养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家庭结构的改变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幼儿的日常看护人越来越多的由父母演变成祖父母或外祖母,而这种变化也使得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由于其年龄较小,自主能力差,能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更多的来自于看护人的意志和决定,因此,家庭结构的不同就很有可能对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造成影响。 研究利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情境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3-6岁隔代抚养幼儿与非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差异以及体育游戏对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隔代抚养幼儿还是非隔代抚养幼儿,他们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的发展的年龄趋势都是较为一致的,都表现为3-5岁时没有体育参与行为的差异,而当幼儿年龄达到5-6岁时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与非隔代抚养幼儿相比,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明显较少,且这种现象在3-6岁幼儿中不存在年龄差异,即大、中、小班的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均少于非隔代抚养幼儿;通过体育游戏的干预,3-6岁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均与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增加,但具体来看,通过体育游戏干预后,大班和小班幼儿的体育参与水平均达到或超过了同龄非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水平,’而中班幼儿虽与自身原有的体育参与水平相比有所提高,但与同龄非隔代抚养幼儿相比,体育参与行为还具有明显差距。 根据隔代抚养幼儿与非隔代抚养幼儿体育参与行为的差异以及体育游戏的现实作用,研究旨在通过体育游戏的干预,发展隔代抚养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并根据研究过程和结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积极开展在园亲子体育课程,包括社区亲子体育课程和在园幼儿的亲子体育课程,使祖辈家长了解体育游戏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游戏开展的具体方式。第二,在幼儿的日常体育活动中加入适当形式的体育游戏活动,同时在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坚持表扬和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注意教学方法、运动负荷量、难度等方面的控制。第三,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游戏活动,组建隔代抚养家庭与非隔代抚养家庭互助对子,使隔代抚养幼儿体会家庭体育游戏氛围,同时使祖辈家长了解到更多的家庭体育游戏开展的细节和方法。
【图文】:

趋势图,幼儿体育,年龄发展,均值差


表3.1不同年龄幼儿体育参与行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位:秒)年龄(岁) 隔代抚养组(N=78) 非隔代抚养组(N=58) 总体(N=136) 均值差标准误 P 均值差标准误 P 均值差标准误 P5-6 4-5 403.18 47.68 .000 163.27 67.90 .020 322.43 49.40 .0003-4 351.04 46.25 .000 279.10 63.15 .000 328.23 47.10 .0004-5 5-6 -403.18 47.68 .000 -163.27 67.90 .020 -322.43 49.40 .0003-4 -52.14 47.68 .278 115.82 67.90 .094 5.80 49.40 .9073 ?4 5?6 -351.04 46.25 .000 -279.10 63.15 .000 -328.23 47.10 .000 4-5 52.14 47.68 .278 -115.82 67.90 .094 -5.80 49.40 .907如表3.1?所示,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无论是隔代抚养模式还是非隔代抚养模式,3?6岁“儿的体育参与行为的年龄发展趋势均为5?6岁幼儿的体育参与行为要明显多于3?5岁幼儿,而3?4岁幼儿与4?5岁幼儿之间未表现出体育参与行为上的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1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长明 ,陈光虎 ,石淑华;隔代带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580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580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