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9:19

  本文关键词: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数学因其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使其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教学,因而数学教育的特殊性便是在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特征和数学的抽象逻辑学科特点间搭建桥梁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搭建这座桥。现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倾向于在区域游戏中组织数学学习活动,因此,关注幼儿在数学区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水平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题中之义。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H市G区两所公办幼儿园的中、大班数学区活动的游戏性表现进行研究和分析。观察者在自然情境下非参与直接观察数学区活动,收集80名幼儿在数学区活动中的实录视频样本,将幼儿的关键事件、关键行为、言语交流、情绪情感状态及教师指导等转录成文字,形成约16万多字的书面资料。在巴尼特(Barnett,1991)编制的《儿童游戏性量表》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不太理想的项目进行修订、调整,使之本土化。同时参考借鉴南京师范大学王晓丽修订的《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量表》中的结构和内容,最终形成本研究所使用的观察工具《幼儿园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量表》。再以该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活动样本进行等级评定。 笔者对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80名幼儿所反映出的数学区活动游戏性的总体表现属于中等略偏下水平,“社会自发性”的平均分最高,“幽默感”的平均分最低。就数学区游戏性的性别分析而言,男、女幼儿的游戏性水平均处于中等上下水平,男幼儿的游戏性水平高于女幼儿,且游戏性表现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就数学区游戏性的年龄差异而言,大班幼儿的游戏性平均得分略高于中班幼儿,两个年龄班幼儿的游戏性表现水平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但不存在显著性年龄差异,其中,“认知自发性”和“明显愉悦性”的年龄差异性显著。 本研究继续通过《幼儿园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量表》对80名幼儿进行各个维度的具体分析和详细描述。主要维度有:身体自发性(操作动作能好地协调,行为活跃(不离位),跑、跳、滑动作(离位));社会自发性(对他人的接近表现友好,与他人合作游戏,分享材料或成果,担当发起者角色,用积极方式解决冲突);认知自发性(用数学策略、方法解决问题,自我觉错能力强,投入度(专注度)强,遇到困难不放弃(耐心),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明显愉悦性(表现兴奋,表情专注积极,表达积极情绪,又说又唱);幽默感(与同伴开玩笑,善意逗弄他人,听(遇)到幽默事发笑)。 通过对分析结果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身体自发性”表现多呈平静状态,较少出现活跃动作;“社会自发性”与“认知自发性”处于中等水平,表现不突出;“明显愉悦性”、“幽默感”表现低下,缺乏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认知自发性”、“明显愉悦性”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幼儿在数学区活动中的游戏性水平高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 对数学区幼儿游戏性表现主要特征的讨论与分析可反映出数学区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进一步分析影响幼儿在数学区游戏性表现的主要原因:有操作无探索,认知自发性受限;任务难度与幼儿能力不符,愉悦性体验受阻;教师作用发挥不当,影响游戏性表现水平。接着,提出一些较有针对性的建议:正确发挥教师作用,提升观察和指导能力;提升操作材料的探索性,激发幼儿形成认知冲突;恰当把握任务难度,注重幼儿愉悦性体验。
【关键词】:幼儿 数学区活动 游戏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1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2
  • 第一部分 绪论12-26
  • 一、研究的缘起12-14
  • 二、相关概念界定14-15
  • (一) 游戏性(playfulness)14
  • (二) 区域活动(area activities)14-15
  • (三) 数学区活动(mathematical area activities)15
  • 三、研究综述15-24
  • (一) 关于幼儿园数学区活动的研究15-19
  • 1. 国外关于幼儿园数学区活动的研究15-17
  • 2. 国内关于幼儿园数学区活动的研究17-19
  • (二) 关于幼儿“游戏性”的研究19-24
  • 1. 国外关于幼儿“游戏性”的相关研究19-23
  • 2. 国内关于幼儿“游戏性”的相关研究23-24
  • 四、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24-26
  • (一) 研究目的24
  • (二) 研究内容24
  • (三) 研究意义24-26
  • 1. 理论意义24
  • 2. 实践意义24-26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修订和使用26-32
  • 一、研究对象26
  • 二、研究方法26-29
  • (一) 文献法27
  • (二) 观察法27-29
  • (三) 案例分析法29
  • (四) 访谈法29
  • 三、研究工具29-32
  • (一) 研究工具修订29-30
  • (二) 评价标准30-31
  • (三) 数据编码31
  • (四) 资料分析31-32
  • 第三部分 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结果呈现32-38
  • 一、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32-35
  • (一) 对总体数据的描述性分析32-34
  • 1. 得分众数的数据分析32-33
  • 2. 平均分的数据分析33-34
  • (二) 五个维度间的相关分析34-35
  • 二、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性别差异特征35-36
  • (一) 男、女幼儿得分的描述性分析35
  • (二) 男、女幼儿得分的差异情况35-36
  • 三、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年龄差异特征36-38
  • (一) 中、大班幼儿得分的描述性分析36
  • (二) 中、大班幼儿得分的差异情况36-38
  • 第四部分 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在各个维度上的结果呈现38-54
  • 一、身体自发性38-41
  • (一) 总体特征分析38-39
  • (二) 性别差异性不显著39-40
  • (三) 年龄差异不显著40-41
  • 二、社会自发性41-44
  • (一) 总体特征分析41-42
  • (二) 性别差异不显著42-43
  • (三) 年龄差异不显著43-44
  • 三、认知自发性44-48
  • (一) 总体特征分析44-45
  • (二) 性别差异显著45-46
  • (三) 年龄差异显著46-48
  • 四、明显愉悦性48-51
  • (一) 总体特征分析48-49
  • (二) 性别差异显著49-50
  • (三) 年龄差异显著50-51
  • 五、幽默感51-54
  • (一) 总体特征分析51-52
  • (二) 性别差异不显著52
  • (三) 年龄差异不显著52-54
  • 第五部分 讨论与分析54-67
  • 一、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主要特征54-61
  • (一) 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的讨论与分析54-59
  • 1. “身体自发性”多呈平静状态54-55
  • 2. “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为中等水平不突出55-58
  • 3. “明显愉悦性”、“幽默感”表现低下58-59
  • (二) 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差异性特征59-61
  • 1. “认知自发性”、“明显愉悦性”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59-60
  • 2. 幼儿游戏性表现在数学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差异60-61
  • 二、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现状的原因61-67
  • (一) 有操作无探索,认知自发性受限61-62
  • (二) 任务难度与幼儿能力不符,愉悦性体验受阻62-63
  • (三) 教师作用发挥不当,影响游戏性表现水平63-67
  • 1. 数学区游戏开始前的准备预设不当64-65
  • 2. 数学区游戏过程中的指导干预不当65-66
  • 3. 数学区游戏结束后的总结评价不当66-67
  • 第六部分 教育建议与研究反思67-72
  • 一、教育建议67-70
  • (一) 正确发挥教师作用,提升观察和指导能力67-69
  • 1. 观察幼儿的选择,激发幼儿的兴趣67-68
  • 2. 熟悉幼儿的个体差异68
  • 3. 突出材料关键的数概念,培养幼儿数学意识68
  • 4. 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68-69
  • 5. 重视活动总结评价的功能69
  • (二) 提升操作材料的探索性,激发幼儿形成认知冲突69-70
  • (三) 恰当把握任务难度,注重幼儿愉悦性体验70
  • 二、研究反思70-72
  • (一)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70-71
  • (二)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71
  • (三) 本研究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71-72
  • 参考文献72-75
  • 附录1:儿童游戏性量表75-77
  • 附录2:中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量表77-78
  • 附录3:幼儿园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量表78-9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0-91
  • 致谢9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会敏;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J];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周欣;黄瑾;王正可;王滨;赵振国;杨蕾;杨峥峥;;父母-儿童共同活动中的互动与儿童的数学学习[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3 苏红伟;谈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周欣;;表现性评价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5 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性[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6 周欣;黄瑾;杨宗华;刘燕琳;陆宝娟;潘烨;;幼儿园综合课程中的数学教育——对小班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幼儿教育;2007年11期

7 郑霞;;数学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指导[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12期


  本文关键词: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89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d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