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隐性课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5:12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隐性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幼儿园生活活动,主要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离园等环节,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生活活动对幼儿身心整体发展和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促进幼儿园生活活动质量的提高,使“保教结合”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本文以哈尔滨市的两所公立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结合幼儿园隐性课程理论,从空间规划、生活设施、环境装饰和生活用品等方面分析了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幼儿教师和生活活动规则两方面分析了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从语言环境、行为环境、教师期望和态度以及教师评价等几方面分析了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随后,笔者从现象入手进行访谈,试图发现影响生活活动中隐性课程实施的真正原因。在原因梳理的过程中,笔者结合相关文件以及隐性课程的特点,从幼儿教师自身、幼儿园和外界因素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加强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具体包括:幼儿教师应多读专业书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并注意在实践中贯彻文件精神;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改进;注重幼儿生活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加强活动指导;多渠道学习专业知识,自觉参加各类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园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学前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要指派专人深入班级,加强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监管力度;缩短集体教研时间,给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教研内容与形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招生人数,不搞盲目扩张;建筑设计要考虑美观和适用,不为节约空间而随意拼凑;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传递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
【关键词】:幼儿 幼儿园 生活活动 隐性课程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一、 研究缘起10-11
  • (一) 幼儿园中的隐性课程有助于幼儿的整体发展10
  • (二) 生活活动中隐性课程资源丰富,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10-11
  • (三) 该研究为幼儿园隐性课程研究开辟新的视角11
  • 二、概念界定11-12
  • (一) 幼儿园生活活动11
  • (二)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隐性课程11
  • (三)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隐性课程的结构层次11-12
  • 三、已有研究综述12-15
  • (一) 有关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究12-13
  • (二) 有关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研究13-15
  • 四、研究意义15-16
  • (一)理论意义15
  • (二)实践意义15-16
  •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16-21
  • (一) 研究方法16-17
  • (二) 研究过程17-21
  • 第二章 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存在的问题21-43
  • 一、 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21-27
  • (一)空间规划问题22-23
  • (二)生活设施问题23-24
  • (三)环境装饰问题24-26
  • (四)生活用品问题26-27
  • 二、组织-制度类隐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27-33
  • (一)幼儿教师方面27-29
  • (二)生活活动规则方面29-33
  • 三、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中存在的问题33-43
  • (一)幼儿所处的语言环境问题33-36
  • (二)幼儿所处的行为环境问题36-38
  • (三)教师期望和态度不当38-40
  • (四)教师评价不当40-43
  • 第三章 生活活动中的隐性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43-54
  • 一、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43-49
  • (一)教育观念问题43-46
  • (二)专业知识问题46-47
  • (三)个人修养方面47-49
  • 二、幼儿园方面的原因49-52
  • (一)园长方面49-51
  •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51-52
  • (三)物质条件短缺52
  • 三、外界因素52-54
  •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52-53
  • (二)社会竞争压力的阻碍53-54
  • 第四章 加强幼儿园生活活动中隐性课程建设的建议54-61
  • 一、幼儿教师方面54-57
  • (一)多读专业书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54
  • (二)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文件,注意在实践中贯彻文件精神54-55
  • (三)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及时反思、及时改进55-56
  • (四)注重幼儿生活活动中的环境创设,加强活动指导56
  • (五)多渠道学习专业知识,自觉参加各类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56-57
  • 二、幼儿园园长方面57-59
  • (一)园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学前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57-58
  • (二)指派专人深入班级,加强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监管力度58
  • (三)缩短集体教研时间,给教师更多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58
  • (四)合理安排教研内容与形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58-59
  • 三、幼儿园方面59-61
  • (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招生人数,不搞盲目扩张59
  • (二)建筑设计要考虑美观和适用,不为节约空间而随意拼凑59
  • (三)加强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传递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65-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绍业;高校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究[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马存芳;隐性课程研究述评[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3 陈满;帅斌;;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探微——隐性课程建设相关理论系列研究之一[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9期

4 王光明,靳莹,李维;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3期

5 黄忠兴;;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6 雷刚;;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大学生培养[J];大学时代;2006年11期

7 汤晓玲;;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8期

8 吴波;;论高校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8期

9 赵凤霞;杨胜来;;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7年03期

10 王君;吴甫超;陈寿忠;;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隐性课程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烁;宋德懋;祝世功;管又飞;;生理学隐性课程设计的探索[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2 解建中;;浅谈化学教学中隐性课程的价值[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5 邓仕鸣;廖先平;廖亚南;;“挖掘隐性课程德育功能,创建和谐校园环境”课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冯苹;马兵;周万芳;朱世辉;张玲娟;;烧伤ICU护士专科培训中隐性课程设置的初探[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唐发年;;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刍议[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7年

2 唐代清;高职师范院校隐性课程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虹 马晓蓉 周海燕 佟枫;创建纵横结合 德智交融的隐性课程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4 徐亚康 贵州省镇宁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把校园文化当隐性课程来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山东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郑洪利;以隐性课程建设弥补高职教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荣;大学隐性课程建设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祖霞;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金航;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邢铁志;论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波;隐性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丽;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赵瑞红;生活化小学语文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8 张,

本文编号:294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94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