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自主学习注重引导皮亚杰说过.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刺激学生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真正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引导。
1.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我国着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确定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传统教学的学习目标多数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教师提出来的,所以往往不被学生认同。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2.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书,让学生自己读。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和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让他们带着情感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问,让学生自己提。学贵有疑,读而能问。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话。让学生自己说。教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二、合作学习讲究时效重视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如何转变现实教学中大量的合作学习问题:如“作而不合”、“合而无质” 这是提高课堂时效的关键。
1.小组合作的构成方式。合作要有合作氛围和空间。教师可以根据空间和课堂要求设计不同的空间形式:U型、T型、田字型等。
2.优化小组人员构成。我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发现,通常采用“强弱联合”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时效,即小组成员4人由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教师应精心安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也就是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优等生与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语文合作学习,是敞开式地解决问题.是分享式的合作学习.合作途径是多元的。
三、探究学习讲究策略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显性知识如同其中的“鱼”,笔耕论文新浪博客,隐性知识如同其中的“渔”。从学习性质而言,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
过去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注意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背诵“标准答案”牢记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是“满堂灌”的症结所在,作为教师,应讲究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在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情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动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2.提供机会。激活探究的愿望。过去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问学生答,时间都被老师的“讲”或“问”占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读、悟、思、探的机会。成了教师灌输的容器或被老师摆布的机器人。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读、悟、思、探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感受和驾驭文本。
3.做好批注,教给探究的方法。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去探究、去探索,直抒己见。我们还可以告诉学生:书中的印刷空白,是黄金地带,甚至是白金地带,那儿可以写下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可以写下疑难问题.可以写下自己读书时所产生的灵感。让学生真正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事情。
四、学生评价充满激励所谓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量给予学生鼓励.以适应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护学生求知的热情。
1.尊重学生。心理学家利伯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尊重。
2.鼓励学生。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为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进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以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3.宽容学生。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回答问题或在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出现错误是经常性的,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生命活力。
本文编号:4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