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尊崇天性:童年异化的疗治

发布时间:2017-09-28 07:16

  本文关键词:尊崇天性:童年异化的疗治


  更多相关文章: 童年 天性 异化


【摘要】:童年是无数成人缅怀与向往的诗意栖居,但是真实的童年景象却总有对孩童天性的僭越、对童年诗意的玷染。本研究便以童年异化的现状为切入点,以童年如何回归应然的完满与丰盈为诉求而展开的。异化理论有利于对社会种种有害现象进行诊断,并指出克服这些现象的适当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将不完满的童年现状置于“异化”的理论视域下进行解读,以期对“生病了的”童年“望闻问切”而“寻得良方”所谓“童年异化”,指的是童年在展开自身的过程中遇到了外力干扰而背离天性的规定,童年失去了自身的规定性。童年异化的景象表现为童年自成目的性地位的失落而沦为仅仅为成年做准备的阶段;儿童处于成人的控制与规训之下,失落童年应有的自由与轻盈;经由如此童年,儿童被塑造为失落缪斯天性、主体性与个性的个体,儿童的全面发展被架空。而“异化”本身将童年危机的“危”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同时,也将“机”的钥匙交由我们手中——既然异化是对天性的背离,则对童年异化的疗治则意味着对天性的尊崇与复归。这便需要我们对“天性”全面、深入地把握,以此作为疗治童年异化的前提。所谓“天性”,是指个体先天具有的、由遗传获得的、人类所共有或个体所特有的倾向。尊崇天性之所以可以疗治异化首先是因为天性是自然的规定性,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天性若丧失则人不复为人;其次是因为天性是历史的生成,具有时间和逻辑上的先在性,是不可更改、不可教的,我们唯有尊崇之、敬畏之;再次是因为德性是天性的外化,符合伦理就要尊崇天性,如此才符合人道主义的、善的要求:最后还因为童年是天性展开的过程,是天性发挥主要作用的过程,唯有尊崇之、顺应之,儿童方可健康成长。可见,尊崇天性符合自然的、逻辑的、伦理的规定性,是合目的的、合规律的,可以实现童年异化的疗治。相应的,我们便应尊重天性在童年坐标中应有的位置:天性规定了起点、提供了内部的动力,并指引基本的方向。儿童成长的过程便是从起点天性那里开始,在天性这一内部动力以及其他外部力量的作用下,经过螺旋式上升而在更高程度上复归于天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要实现尊崇天性、顺应天性,应该尊重童年在人生中自成目的、乃至作为人生之目的的意义:应该给予儿童时问、空间、思维上的适当自由,让童年成为儿童自由的王国:应该尊重儿童作为“目的王国”成员的地位,尊重儿童的缪斯天性、个性、自主性,成就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且,尊崇天性还有助于理想人生的建构、异化成人世界的疗治,乃至健全社会的生成、和谐世界的实现,这些亦有利于为童年的丰盈提供适宜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童年 天性 异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章 童年异化:儿童天性的背离10-37
  • 第一节 童年概念10-12
  • 第二节 童年异化概念12-20
  • 第三节 童年异化的表现20-37
  • 一、异化的童年目的:未来的准备21-23
  • 二、异化的童年过程:控制与规训23-29
  • 三、异化的童年结果:儿童的失落29-37
  • 第二章 童年异化疗治的前提:认识天性、把握天性37-59
  • 第一节 天性概念37-40
  • 第二节 尊崇天性是童年丰盈的秘密40-49
  • 一、天性是自然的规定,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40-41
  • 二、天性是历史的生成,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41-44
  • 三、德性是天性的外化,符合伦理就要尊崇天性44-47
  • 四、童年是天性展开的过程,是天性葆有最完满的阶段47-49
  • 第三节 天性在童年坐标中应有的位置49-59
  • 一、天性规定教育原点49-52
  • 二、天性提供内部动力52-54
  • 三、天性指引基本方向54-59
  • 第三章 对童年异化的疗治:尊崇天性、顺应天性59-84
  • 第一节 尊崇天性、疗治异化的实现59-72
  • 一、让童年享有目的地位59-63
  • 二、让童年是自由的王国63-66
  • 三、让儿童成为儿童自己66-72
  • 第二节 尊崇天性、疗治异化的意义72-84
  • 一、尊崇天性与异化成人世界的疗治72-77
  • 二、尊崇天性与理想人生的构建77-79
  • 三、尊崇天性与理想社会的生成79-84
  • 结语84-86
  • 附录一:观察记录86-87
  • 附录二:访谈记录87-88
  • 附录三:幼儿园一周生活安排88-89
  • 参考文献89-96
  • 后记96-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立平;;从“逻辑先在性”角度认识哲学唯心主义[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金钟;关于自然界的先在性问题[J];丹东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3 廖杰锋;;D·H·劳伦斯文学创作发生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2期

4 倪志安;;论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徐杰;;先在性、认知性和动态性——语言学三种研究模式中语境的性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澍;以人为本与自然先在性的哲学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韦彩云;尊崇天性:童年异化的疗治[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34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34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