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40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韩国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把均衡发展作为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标准低于城市;(三)增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主体是政府;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条件;(四)对各种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采取补偿;由于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是客观存在的,从;教育优先的原则;[8]此外,国家及整个社会应关注各处境不利
韩国早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就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基本的工作方针。在教育投资上,一视同仁;校长和教师定期轮换;学生就近入学。两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借鉴他国经验,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制定基本的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应该早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按照这一基本办学标准,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使每所中小学,无论城市或是乡村,都能比照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对学校的投资,无论是农村或是城市,都大体一样,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照此标准,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实行规范化办学,杜绝把学校人为分为三六九等的简单化做法,取消“重点学校”政策,淡化窗口学校与形象工程,少搞“锦上添花”的重点学校倾斜投资,多做“雪中送炭”的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确保办学的底线标准,缩小校际差距,从而为适龄儿童提供相对均衡的受教育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标准低于城市,对义务教育的评估要求也低于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降低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要求,就等于鼓励拉大农村与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差距,造成教育的不公平。所以国家应当通过政策杠杆出台城乡一体的基础教育办学标准,而不是以是城市、还是农村来确定学校的办学标准,并以法律的形式责成各级政府来解决这一问题。相应地,也应当同时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政策。
(三)增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主体是政府。那么政府就要办好一个地区的教育,而不是办好一两所窗口学校。政府应该利用纳税人的钱为人民群众
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条件。这样以来,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管理上,应该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日本、法国、韩国等)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一条有益的经验。然而在我国,过去的教师管理,把教师固定在学校,成为一个单位的教师而缺乏合理流动,造成当前城镇教师普遍超编、边远农村教师严重不足且余缺不能有效调节,导致教师资源配置不当。在此情况下,教师的合理流动,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一个区域内(首先应在县域内展开),当前可以通过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在城乡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重点学校和同一区域内的一般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对各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统筹调配,执行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年限相互轮岗的制度。同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通过远程教育,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也是促进更大范围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捷径。可以利用现代教育网络建设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库,实现省域、市域、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借助信息化来缩短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为此,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或专项拨款的方式,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另外,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除了教师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外,对一些办学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也应该实现区域内一定程度上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和效益。
(四)对各种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采取补偿措施
由于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是客观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对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当一国的财政能力不可能承担全国范围内的免费义务教育时,一些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首先从处境不利的弱势地区开始,并遵循社会贫弱阶层优先、初等
教育优先的原则。如韩国的免费义务教育就是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进行的,即首先从农(渔)村、偏僻落后地区开始;城市内先从弱势群体开始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最后实现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许多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帮助处境不利的弱势地区达到一定的义务教育财政水平。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按照当前的基础教育(在农村主要是义务教育)公共经费投资体制,显然无法有效保障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经费的可靠来源。有鉴于此,借鉴别国经验,在我国,应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分担责任,从而减轻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财政压力。对全国尚未实现“普九”的15%人口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的力度应该更大一些,以彻底减轻最贫困县的财政负担,有效促进全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作出这样的思考,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从我国教育财政的基本状况出发考虑的。目前我国教育财政的基本形势是:总体严重不足;中央、省、县、乡镇四级财政;各地财政极度不平衡;中央财政实力大于地方。
[8] 此外,国家及整个社会应关注各处境不利群体的受教育机会,保证生理与智力残疾儿童、移民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摒弃教育中的性别歧视,确保女童入学机会并完成学业,以切实保障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五)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然而,教育差距的拉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正视差距,将教育的城乡、区域、学校、群体差距控制在一个
适当的范围内;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差距能力。同时,教育差距的程度与教育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有些国家,尽管教育差距较大,但由于教育保障体系比较完善,所以人们并未感受到差距的存在。建立教育保障体系,可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支援基础教育,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希望工程”与慈善捐款上。而在我国确立奖、助、贷等教育制度,建立各种教育基金,设立教育救助的“绿色通道”,国家为处境不利的弱势群体就学提供直接援助,如对贫困学生,可以采取设立政府助学金、免费提供课本和学习用品、提供上学交通补助、午餐补助等措施,以帮助这些适龄儿童获得与其他儿童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无疑能够提高人们的承受能力和抗差距能力。这是因为我国有一种重教传统,,很多家庭尽管目前生活暂时困难,但家长仍然节衣缩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教育上,寄托在家庭的未来上,希望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而在当代社会,教育正是改变国运、改变家运和改变个人命运的基本之道,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的基本之道。所以,建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进而保障社会公平,而且也是稳定社会、维系民心,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着巨大社会效益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 Laurence E. Rothenberg: The Three T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EB/OL].,2005-09-14.
[2]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03.
[3] 陈小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
2005,(2):1-6.
[4] 阎光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底线公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4-17.
[5] 杨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自美国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
2004,(11):10-14.
[6] 高如峰.义务教育投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1.
[7][9] 袁振国.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教育发展研究,2005,(2):7-13.
[8] 曲恒昌.借鉴他国经验,切实制止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滑坡[J].比较教育研究,2003,(5):17-22.
下载地址: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40.Doc
【】最新搜索
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求职简历(写法和模板)
工频在线式UPS电源有那些功能特点
选煤厂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策略探究
广东省法广东省法院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规程的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练习题
导学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单元检测
A3新车拉高速的方法
蔬菜农残仪检测技术和检测注意事项
青岛市公安局户政处文件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8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98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