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回流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4:25

  本文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回流效应研究 出处:《武汉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 回流效应 竞争 城市流强度 空间杜宾模型


【摘要】: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以来,长江中游流域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旅游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省内城市圈群得到较大发展。为更好整合资源,打造国内新增长极,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建设,实现区域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批复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全国3.5%的区域面积,承载了约占全国9%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GDP,与东部发达城市群一样是我国的人口大区和经济发展要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了在其他大型城市群同样存在的交通、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等问题困扰,还面临了回流效应的制约影响。城市群回流效应指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抑制彼此经济增长的机制现象。面对城市群回流效应,是应该继续促进受益地区的优先发展,还是对其进行研究,找出对策处理好群内城市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所有地区的均衡发展,这深刻关系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模式的具体方向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效率。本文基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关注,系统全面地对回流效应理论、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和经验、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关系、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回流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管控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一套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研究思路、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首先介绍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机制流程;然后依照该机制流程先后介绍和梳理了增长理论、集聚理论、城市群发展理论、扩散效应理论和回流效应理论文献;最后归纳了这些理论的关系,全面深入对城市群回流效应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归纳分析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特征与经验,先对国外五大城市群的的发展特征和经验进行归纳,概括拙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经验和重要环节;然后分析归纳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和经验,印证重要环节并总结国内城市群的共性;最后详细介绍长江中游城市群,分析该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共性与区别,推测该城市群哪些环节的工作需要重视和加强。第四章为三大城市群的空间特征比较分析,首先引入城市流强度模型;比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外向功能水平的特征和差异;进而使用SPSS聚类分析了三大城市群的体系结构;最后通过考察基于城市流强度空间权重矩阵的Moran-Ⅰ分析了三大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关联程度,判断三大城市群有无明显的回流效应影响。第五章进行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SDM分析,首先介绍空间计量体系模型;然后根据数据情况选择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SDM),通过拆分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的手段,回归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内总体和各层次城市间的回流效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大小。第六章提出根据之前两章的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管控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一套方案体系。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系统总结了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回流效应所做的探索与研究,并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展望。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有:第一,整合了城市群回流效应理论体系。本文对回流效应理论与相关理论发展进行了全面归纳,并分析了回流效应理论与相关理论的关系。以此为纲,本文在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研究中,以城市群发展理论和回流效应理论为主体,运用增长理论和集聚理论建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扩散效应理论进行分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指导研究。第二,将城市群发展机制归纳成三大环节。本文对国外五大发达城市群发展特征和发展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和经验进行印证,确定了实现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做好联通、竞争和管理三大环节的工作。联通和管理环节是发展的支持,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在竞争环节避免产业同构和城市功能重复是发达城市群发展中的核心成长经验。第三,通过对比分析,归纳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和面临的短板。本文分别介绍和总结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建设历程和它们发展中的不足,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亟需搞好联通、竞争和管理三大环节的工作。但在竞争环节该城市群的问题又有所不同,城市群产业和城市功能总体发展程度不高,属于低水平的产业同构和城市功能重复。第四,通过城市流强度模型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城市的外向服务功能偏弱,城市流强度水平普遍不强,中心城市武汉和副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宜昌没有集中,呈明显“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第五,比较三大城市群内中心、副中心城市的外向功能量,本文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内中心与副中心城市各行业的外向功能量没有明显的互补关系,有些行业的外向功能量均较大且大小相当,另外一些行业的外向功能量的值均非常小。这一差异显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在发展中缺乏协调与分工,行业对接存在偏差的特征,在竞争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导致群内城市间呈相互抑制的关系。第六,考察了三大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相关性。本文计算空间相关系数时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创新,考虑了城市的外向功能和经济规模影响,首次构建了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空间相关性系数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地区总体呈现正相关的发展特征,具有明显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发展特征;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呈负相关的空间关系,证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相互抑制的回流特征。第七,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数据,本文选取空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SDM)和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归分析,进一步定量分析了该城市群内的回流效应。本文并分别对核心城市之间、中小城市间、核心城市对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影响进行了回归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每种因素都会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某种城市间关系中存在回流效应;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间的回流效应最为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进出口水平这三种因素总体上表现为回流效应。第八,总结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阐述回流效应主要来源于该城市群内城市间争夺要素资源和争夺市场两方面的竞争关系:跟核心城市有关的竞争关系,主要是关于市场和要素资源的竞争;跟中小城市有关的竞争关系,大多是关于要素资源的竞争。本文从抑制不利的要素资源流动,改善各地对市场的竞争关系;以及产生更多要素资源,开拓更大的市场,这两个方向出发,根据该城市群各级别城市关系分别提出了管控回流效应的路径,并将这些解决路径整合成了八条政策建议:一、做好城市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定位分工;二、坚持创新驱动核心城市发展;三、打破三省壁垒实现核心城市点轴发展;四、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供给侧改革;五、完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六、坚持推进城镇化;七、促进中小城市人力资本的积累;八、整合各城市开放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7


本文编号:1328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28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8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