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城镇化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城镇化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考察 出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建国以来的城镇化演进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各阶段有其不同特征。1949—1978年为城乡二元结构时期,以统购统销制和生产生活资料配给制为主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封闭和僵化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建国三十年极其缓慢的城镇化进程。1979—1994年为工业城镇化时期,以发展工业为动力,特别是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较快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1995—2013年为土地城镇化时期,以经营土地和经营城市为动力,形成了"土地、财政、金融"三位一体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进程日益加速。2014年以来为"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时期,试图矫正工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时期形成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困难和农村衰败的历史遗留问题。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evolution of urbanization has undergone four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each stage has i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1949 to 1978, two yua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ructure perio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o purchase and sale system and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materials rationing primarily, forming a closed and rigid two structur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urbanization led to the founding of thirty years of extremely slow. During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urbanization from 1979 to 1994,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was rapidly promo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s the motive force,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and small towns. From 1995 to 2013, during the period of land urbanization, the land, finance and finance Trinity urbanization mode was established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land management and urbanizatio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accelerating. Since 2014, the new urbanization period of "people-oriented"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has tried to correct the historical legacy of the difficult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分类号】:F299.21
【正文快照】: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作了细致阐释,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任务,新型城镇化取得良好进展。针对新型城镇化所存在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2016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新华;;农业规模经营的去社区化及其动力——以皖南河镇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年09期
2 ;就地就近城镇化战略思路与地方经验[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6年02期
3 王绍琛;周飞舟;;打工家庭与城镇化——一项内蒙古赤峰市的实地研究[J];学术研究;2016年01期
4 焦长权;周飞舟;;“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5 周飞舟;王绍琛;;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6 曹亚鹏;;“指标漂移”的社会过程——一个基于重庆“地票”制度的实证研究[J];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7 谭明智;;严控与激励并存: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脉络及地方实施[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8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李广宇;王成新;;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年06期
9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文增;;武隆仙女山旅游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年37期
2 刘艳丽;;赤峰市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6期
3 王岩;马贤磊;石晓平;饶芳萍;;农民土地流转行为决策:一个道义经济的分析视角——基于和田地区K村的考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8期
4 沈威;杜巧艳;李永贺;赵威;鲁丰先;周雨石;申智锋;;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5 李顺毅;;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4期
6 王一惠;;基于模糊测度的城镇化水平折中比值评价法[J];统计与决策;2017年13期
7 邓晴晴;李二玲;;中原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变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8 杨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以平凉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7年07期
9 陈波;苏毓淞;;政治信任的城乡比较——基于2015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苏运勋;;村庄本位的农业经营及其治理逻辑——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长权;周飞舟;;“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2 孙新华;;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兴起与突破性农业转型——以皖南河镇为例[J];开放时代;2015年05期
3 严海蓉;陈义媛;;中国农业资本化的特征和方向: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资本化动力[J];开放时代;2015年05期
4 周娟;;韩国农业危机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3期
5 曾红萍;;地方政府行为与农地集中流转——兼论资本下乡的后果[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6 王天夫;王飞;唐有财;王阳阳;裴晓梅;;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7 张玉林;;大清场:中国的圈地运动及其与英国的比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周飞舟;王绍琛;;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9 曹亚鹏;;“指标漂移”的社会过程——一个基于重庆“地票”制度的实证研究[J];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10 夏柱智;;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逻辑与步骤[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四川城乡关系及其对城乡发展的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高惠芳;;“城乡关系问题”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8年03期
3 张承欢;;谈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两次转变[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4 韩长赋;;正确把握和处理新阶段的城乡关系[J];求是;2009年19期
5 齐鹏;;建国以来城乡关系演变的意蕴与启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苟颖萍;曹海滑;朱晶松;;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关系的变迁与思考[J];商业时代;2010年26期
7 路小昆;;城乡关系与农民的发展问题[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邱国盛;;苏联经验与中国经历: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J];史学集刊;2012年02期
9 卢文;我国城乡关系的新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86年11期
10 周士林,章燕梁;促进城乡工业协调发展是完善城乡关系的首要任务[J];中国农村经济;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生;李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政策的发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2 陈克毅;;协调城乡关系之浅见[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二仁;陈克毅;杨波;;新时期城乡关系研究[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4 江新洪;罗敏;李永平;;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邵峰;;浙江城乡关系变迁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蔡金升;;村企互动——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途径[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蔡f ;;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发展阶段变化与城乡关系调整[A];2012年夏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0期)[C];2012年
8 白云朴;;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居占杰;;我国城乡关系阶段性特征及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10 王洪超;谢元态;陈芳娣;;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学透视[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 李志杰;斯密关于城乡关系的主要观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省委党校副教授 牛润霞;关于城乡关系的“三个为什么”[N];西安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孙志强;新路标带来城乡关系新变化[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王义;青岛城乡关系六十年回顾与展望[N];青岛日报;2009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胡鞍钢;略谈城乡关系之变[N];北京日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杜志雄 张兴华;世界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发展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7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杨沛英;构建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关系[N];陕西日报;2012年
8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马晓河;协调处理城乡关系[N];经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朱菲娜;调整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省委党校 姜国忠;城乡关系的调整与重塑[N];黑龙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马军显;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罗敏;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及其在城乡关系上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邦铭;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中南大学;2012年
5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睿;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城乡和谐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杨翼;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梅林;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魏丽莉;甘肃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2 汪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城乡政策及城乡关系的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明;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研究(1949-1957)[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甜甜;制度变迁视域中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海利;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玲;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中国城乡关系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纪淑德;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城乡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丁宁;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作用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钱冲;毛泽东城乡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扬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40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4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