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偏向的趋势变化、行业差异及总分关系
本文关键词:中国技术偏向的趋势变化、行业差异及总分关系 出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目标:由替代弹性σ入手改进中国技术偏向测度。研究方法:基于改革时期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时变替代弹性,将其嵌入改进增长核算法测算中国技术偏向,并以OR法探讨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技术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σ1且存在净劳动增强型(γ0)技术进步,中国技术变化整体呈资本偏向,但存在倒U形变化趋势及明显的产业差异;分解结果表明,1979~1994年中国技术偏向由结构变化(组间效应)主导,1995年后由实质变化(组内效应)支配。研究创新:以时变替代弹性刻画技术偏向时期变化,据OR法揭示技术偏向的总分关系。研究价值:改进技术偏向变化趋势测度,推动技术偏向总分关系探讨,并可促进要素收入分配研究。
[Abstract]:Study objectives: starting from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ias. China technology improvement measure method: provincial panel dat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to estimate a time-varying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rowth accounting method to calculate China embedded technology bias, and with OR metho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thre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t is found that the bias. 1 and there are net labor augmenting technical progress (gamma 0), China is capital 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trends and inverted U obviously;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show that 1979~1994 technology Chinese biased by structural change (group effect) led, in 1995 by the substantive changes (within group effect) contro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change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ias description of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OR sc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chnology to research value: improved technology tendency trend measure, push technology tendency function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actor income.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国民财富总量构成、地区配置与跨期转换的统计测度研究”(16BTJ001)资助
【分类号】:F124.3;F224
【正文快照】: 引 言作为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技术进步研究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与要素份额稳定等典型事实相符,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大行其道。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致力于在中性技术假设下刻画技术进步速度(Diewert和Morrison,1986)。尽管Hicks(1932)早就强调要素比价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锦;关于替代弹性的定义[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4年02期
2 范晓静;;对中国产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3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4 赵领娣;张磊;;区域视角的劳动与能源的替代弹性:趋势、差异与政策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期
5 钟世川;;要素替代弹性与我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6 谈镇;黄忠平;;跨时替代弹性与居民储蓄的相关性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7期
7 刘渝;张俊飚;杜江;;农业灌溉投资与灌溉用水的替代弹性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8 陈杨林;软署芬;;我国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与储蓄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2期
9 周申;张亮;;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石建勋;易萍;;东亚区域内人民币替代弹性的实证研究——基于货币服务生产函数的理论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郝伟;基于地区间替代弹性的产业集聚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薛晨;中国工业行业能源与非能源要素替代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盛卫燕;要素替代弹性估计:理论回顾与经验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胡春龙;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测算、分析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5 丁晨辰;全球视野下的跨期替代弹性:一种新估计[D];厦门大学;2014年
6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D];南京大学;2013年
8 刘信刚;我国工业能源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估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钟志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8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5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