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生态城市评价研究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2 11:07

  本文关键词:生态城市评价研究与启示 出处:《生态经济》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城市 评价体系 研究方法 系统评价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常态"时期,生态城市是解决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对策。生态城市评价是生态城市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领域的科学前沿。鉴于此,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主题""评价体系""研究方法"三个维度来分析"生态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研究"这一重要问题,分析归纳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与趋势、研究创新探索等,基于生态学理论和"三生共赢"原理,借鉴PEST环境分析法,提出了生态城市"五位一体""三维一体"系统评价研究,将为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评价管理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new normal"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ecological city is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ity, and it is also the scientific frontier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city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uses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ortant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ecological city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research them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s up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rend of eco-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exploration, based on ecological theory and "three students win" principle, draw lessons from PEST environmental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ystematic evaluation study of ecological city "five in one" and "three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technical decision support for the formul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city.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京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联机制比较研究”(15JDJGB023)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项目“京津冀地区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理研究”(Sk10201501)
【分类号】:F062.2
【正文快照】: 21世纪以来,技术革命带动经济飞速突进的同时,也推动和促进城市化的建设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过度聚焦和追求城市建设,忽略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因此,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如环境污染、土地使用低效、生态破坏失衡等问题,城市、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如何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晴;谢宜章;;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长株潭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2 程莉;宁小莉;;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进步指标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11期

3 马爱华;唐志强;杨右栋;;河西走廊生态城市模型的构建与评价及生态城市的调控对策——以张掖市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53期

4 王彦鑫;梁吉业;;生态城市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经济问题;2011年10期

5 李海龙;于立;;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6 赵国杰;郝文升;;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6期

7 钟荣丙;匡跃辉;;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8 文宗川;崔鑫;王晓燕;;生态网络城市建设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9 柳兴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焦士兴;王腊春;;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J];生态经济;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亚林;;使命-责任体制:中国共产党新型政治形态建构论纲[J];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07期

2 刘景钊;;中国亟需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6年07期

3 齐卫平;姜裕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唐亚林;;以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破解部门利益梗阻[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01期

5 唐亚林;;权力分工制度与权力清单制度:当代中国特色权力运行机制的建构[J];理论探讨;2015年03期

6 严励;毕霞;;中国代表型民主构建基础分析——毛泽东对中国式民主内涵认识的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年3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小莉;杨彬;同丽嘎;;包头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2年03期

2 潘先建;何秉宇;;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3 宁小莉;同丽嘎;朱丽;;包头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谢鹏飞;周兰兰;刘琰;张爱华;庞涛;宋芳晓;;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城市示范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5 赵双;高建华;;基于AHP方法的开封市生态城市评价与建设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6期

6 程莉;延军平;那玉林;杨彬;;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包头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2期

7 仇保兴;;城镇化的挑战与希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8 周晓唯;王拓;;陕西省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年06期

9 蔺雪峰;;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新城[J];城乡建设;2009年11期

10 仇保兴;;加快实施生态城市建设战略[J];中华建设;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评价结果出炉 江苏有6座城市入选[J];江苏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2 于炼;;论创建中国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J];中国发展;2008年03期

3 邹燕;;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王先鹏;;国内宜居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住宅产业;2012年09期

5 陈桉南;;河南省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6 王先鹏;;国内宜居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住宅产业;2013年01期

7 郭丽华;乔莉楠;;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时代;2013年29期

8 王丹娜;沈然;;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城市评价体系——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于炼[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9期

9 高艳;;和谐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商业时代;2009年04期

10 ;《绿色照明示范城市评价》编制工作启动[J];建设科技;2012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宗军;;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评价专家系统[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赵维良;纪晓岚;;基于生态位的城市评价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王先鹏;;国内宜居城市评价研究述评[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黎念青;;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评价指标体系[A];建设世界城市提高首都软实力——2010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青岚;张勃;;试论“传统量”在世界城市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以历史文化名城北京为例[A];北京学研究文集2010[C];2010年

6 刘剑锋;;由城市评价活动引发的若干认识倾向的反思[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杨东宁;城市创新力评价要有社会的参与[N];科技日报;2007年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于炼;建立中国特色的城市评价体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记者 余荣华;世界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发布[N];人民日报;2012年

4 记者 刘宇鑫;设计世界旅游城市评价体系[N];北京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王荣;住建部正在编制智慧城市评价国标[N];中国证券报;2014年

6 赛迪世纪智慧城市咨询中心高级咨询师 李军治;智慧城市评价:透析现在,展望未来[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7 记者 曾金华 李彦臻;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企业和城市评价体系论证会举行[N];经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胡亮 杨菁;发展质量渐成城市评价重要标准[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9 记者刘爱莉;《中国老年人宜居宜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发布[N];中国老年报;2010年

10 记者 吴晓松 通讯员 胡建军;2020年昆明基本实现现代化[N];昆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凯瑞;智慧城市评价研究:投入—产出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齐亚青;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评价的算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徐义娇;中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朱伟伟;海绵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

4 王洁;构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郭素娴;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张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评价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芳;临汾市宜居城市评价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8 葛朦;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3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13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