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流空间的城市群变形结构识别——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城市流空间的城市群变形结构识别——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出处:《地理科学》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空间变形 城市群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地区 多维尺度分析
【摘要】: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群空间结构在城市流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变形。基于长三角城市流的测度和关系矩阵构建,通过流要素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从"节点-联系-格局"3个方面识别流空间下城市群变形结构。研究表明:流空间下城市中心性层级特征变化明显,中间层级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局域范围内城市流网络仍受地理空间距离的制约,但高等级城市流具有跨地理空间流动特征;中心城市和边缘城市呈"异化"发展趋势,表现为中心城市的集聚组团以及边缘城市的分散偏离。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a severe deform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urban flow.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matrix of urban flow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low elements. The deformed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identifi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node-connection-patter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entral hierarchy change obviously and the number of cities in middle level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flow space; The local urban flow network is still restricted by the geographical space distance, but the high-grade urban flow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geographical spatial flow.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entral city and marginal city is dissimilation, which is manifested by the agglomeration of central city and the dispersion and deviation of edge c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35,41171133)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LX16_127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SHC004)资助~~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引言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流空间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系列流体化要素的不断运动所形成的空间场域或载体。城市流空间作为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未来地域空间格局的发育[1]。由于劳动地域分工以及城市职能互补,作为城市空间联系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阳红;;城市群治理与模式选择[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2期
2 杨迅周,杨延哲,刘爱荣;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3 吴传清;;世界城市群概览[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4年04期
4 任雨来;天津:定位京津冀城市群[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5期
5 王乃静;国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及经验新探[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6 尹洪妍;;城市群战略与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7 朱英明;;创新环境、学习区域、集体学习与城市群竞争力研究[J];江海学刊;2007年05期
8 郑元凯;;城市群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8年01期
9 尹洪妍;;城市群战略对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广场;2008年02期
10 张攀;徐长乐;;城市群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增;耿明斋;覃成林;;第八章 城乡统筹与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2 陈群元;尹长林;;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划分与评判研究——以长株潭和泛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3 宫媛;师武军;郑向阳;张丽梅;;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协调途径探讨——北美城市群经验及对环渤海城市群的启示[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张贡生;;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静;彭,
本文编号:1414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1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