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习惯形成、要素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1-21 01:20

  本文关键词: 习惯形成 要素替代弹性 经济增长 储蓄率 出处:《统计研究》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强度大于0.23即可。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whether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l including habit formation can still explain "the higher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under the different element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The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used to modify the models of Cuadrado et al. 2004) and Xi Jing et al. 2013).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no matter whether the element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is equal to 1 or less than 1, the economy has the unique equilibrium point and the running trend of dynamic transfer is consistent, when the element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is equal to 0.8.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rings about an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period, which will not lead to long-term negative growth and negative savings in the economy. At this time, if the savings rate is satisfied, it will eventually rise as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accelerat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satisfied that the habit forming intensity is more than 0.23.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进步偏向及其效应的统计测算与计量经济分析”(13ATJ001)资助
【分类号】:F014;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习惯形成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已被广泛应用到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主要观点是:习惯形成行为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即期效用的大小除了与即期消费的绝对量相关之外,还取决于相对比较的结果。比较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外部比较,是指与消费者所在阶层的过去消费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席晶;雷钦礼;;带有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高增长导致高储蓄的一个理论解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2 陈晓玲;连玉君;;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3年01期

3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4 张明海;增长和要素替代弹性——中国经济增长1978—1999年的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凯;雷钦礼;席晶;;习惯形成、要素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J];统计研究;2017年07期

2 邓明;;基于嵌套CES生产函数的多要素Morishima替代弹性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3 杨振兵;王小霞;;制造业部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要素偏向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6期

4 李平;郭娟娟;;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J];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06期

5 张月玲;林锋;;中国区域要素替代弹性变迁及其增长效应——基于异质劳动视角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财经研究;2017年06期

6 包龙飞;;技术偏向效应下的国民收入结构变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5期

7 陈乐一;宾莎莎;杨云;;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J];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03期

8 高金田;郑舒予;;FDI会对我国技术产生偏向性的影响吗?[J];科技和产业;2017年04期

9 鞠市委;;偏向性技术进步测算、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2期

10 郑猛;杨先明;;要素替代增长模式下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玲;陈登科;李国平;;中国区域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2 戴天仕;徐现祥;;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J];世界经济;2010年11期

3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4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5 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7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8 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9 徐现祥;王海港;;我国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及成因[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10 潘士远;;最优专利制度、技术进步方向与工资不平等[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玲;连玉君;;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3年01期

2 李文锦;关于替代弹性的定义[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4年02期

3 范晓静;;对中国产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4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5 赵领娣;张磊;;区域视角的劳动与能源的替代弹性:趋势、差异与政策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期

6 钟世川;;要素替代弹性与我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7 谈镇;黄忠平;;跨时替代弹性与居民储蓄的相关性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7期

8 刘渝;张俊飚;杜江;;农业灌溉投资与灌溉用水的替代弹性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9 陈杨林;软署芬;;我国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与储蓄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2期

10 周申;张亮;;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郝伟;基于地区间替代弹性的产业集聚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薛晨;中国工业行业能源与非能源要素替代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盛卫燕;要素替代弹性估计:理论回顾与经验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胡春龙;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测算、分析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5 丁晨辰;全球视野下的跨期替代弹性:一种新估计[D];厦门大学;2014年

6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D];南京大学;2013年

8 刘信刚;我国工业能源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估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钟志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0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50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