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协调发展
本文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度 黑龙江省 出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的方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新型城镇化水平略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仅哈尔滨、大庆、七台河的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类似,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低值区集中在以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等为核心的东部煤电化基地;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尚处于中高等级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部分城市出现"虚假"高等级拮抗耦合,所有城市均为失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同时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双重影响,呈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沿线区域向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沿线逐渐递减的阶梯状空间格局,西部、南部腹地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东部、北部腹地。
[Abstract]:Build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uitable for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entropy weighting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lags behind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only Harbin, Daq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Qitaihe is ahe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nsive land use;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is similar to the spatial pattern of intensive land use. The high-value area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Hada-Qi industrial corridor with Harbin as the core, and the low-value area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Qitaihe River, Hegang and Shuangyashan Mountains. Jixi as the core of the eastern coal electricity base;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re still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evel antagonistic coupling and moderate imbalance, some cities have "false" high class antagonistic coupling, all the cities are in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by both new urbanization and intensive land use. Presents the Harbin-Daqing-Qiqihar-Mudanjiang along the region to Yichun-Hegang-Shuangyashan-Qitaihe-Jixi along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he staircase space pattern western. The degree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ern hinterland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hinterlands.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0CFX0460) 黑龙江省政府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编号:LBH-Q12158)
【分类号】:F299.27;F301.2
【正文快照】: 新型城镇化是在原有城镇化的基础上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特征,是新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与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粮食为代价,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8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河山;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宜游[N];昌吉日报(汉);2011年
10 湖北省宜城县政协委员 杨明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消弭认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2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46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