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08:11

  本文选题:城镇体系 切入点:空间分布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河南省城镇体系整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首先,以河南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共126个单元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城镇密度法和分形理论研究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体系呈现城镇密度分布不均、中心指向性集聚等特征。其次,从豫中、豫北、豫西、豫东、豫南五大区域层面,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析区域间城镇化差异,探讨土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的优化调控。最后,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城市群等发展契机与机遇,提出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自身优势、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城镇建设等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new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point to lead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spatial layout structure of the urban system is the main carrier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First,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county-leve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There are 126 units in the county town as the basic analysis uni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urban system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urban density and fracta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 system of Henan Provi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urban density and centrality agglomeration. From the five regional levels of central Henan, northern Henan, western Henan, eastern Henan and southern Henan, using the unbalanced index metho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urbanization between regions, and to discuss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industry, economy, population and other factor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opportun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scientific planning of urban system, rational adjustment of spatial layout, exertion of regional superiority, promo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ree trans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space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tow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L07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CJJ082,2014CJJ087)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6B315) 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2014-JSJYZD-051) 商丘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16GGJS13)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强;张何欣;李永化;王竞雪;;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定量化研究——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5期

2 王发曾;张改素;丁志伟;刘静玉;;中原经济区城市体系空间组织[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3 张改素;丁志伟;胥亚男;王发曾;;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1期

4 张竟竟;郭志富;;县域尺度的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5 卢明珠;尹发能;;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4期

6 林涛;孙婷婷;;长江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6期

7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8 薛华培;;基于区域背景的南通城镇体系与空间发展战略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郭志富;张竟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河南省地域空间组织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10 丁志伟;王发曾;;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发展态势与布局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沛tD;基于VAR模型的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威;杜巧艳;李永贺;赵威;鲁丰先;周雨石;申智锋;;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王元亮;;河南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演进[J];开发研究;2017年03期

3 李璐;徐磊;董捷;;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利用水平时空耦合协调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4 宋琼;谢志祥;李同f;刘静玉;冯长安;张颖;;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5 孙丽萍;杨筠;;中国西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的时空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6 朱玲玲;郭志富;张竟竟;李治国;贺振;;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3期

7 张梦薇;;基于PCA的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刘佳;李莹莹;王娟;;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城镇化水平动态关联性分析[J];商业研究;2017年04期

9 朱华南;林孝松;;基于分形理论的云南省城镇体系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0 刘兆军;李东升;;黑龙江省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协调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逸伦;新型城镇化下PPP项目物有所值(VfM)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胡志高;基于社会稳定的兵团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3 罗洁;我国东西部城镇化动力因素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宋晓会;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梅继林;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沈建法;;空间规划政策在中国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2 金凤君;;论地域生存空间的认知与建构[J];地理研究;2013年07期

3 张润朋;;新型城镇化下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空间组织研究[J];规划师;2013年04期

4 林涛;孙婷婷;;长江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6期

5 王士君;王永超;冯章献;;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空间关系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6 郭志富;张竟竟;;基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河南省地域空间组织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7 刘彦随;杨忍;;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8 丁志伟;王发曾;;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发展态势与布局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9 周国华;彭佳捷;;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10 刘晨光;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与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宽;合肥市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庄栋;基于城乡统筹的陕西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董绪梅;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江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贾韫;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新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一伟;东北地区新型城市化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瑜;重庆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打造“1966”四级城镇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07期

2 王海乾;高文杰;;基于市场经济的非整合城镇体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3 周强;;临沂市构建和谐城镇体系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靖;;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兼论贵州城镇体系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12期

5 张圣;李宏伟;;关于城镇体系研究的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8期

6 ;西安布局“一城多心”四级城镇体系[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6期

7 曹晓红;论城镇体系的复杂转换[J];城市问题;1989年04期

8 单文豪;上海市小城镇体系建设合理化问题研究[J];上海统计;1997年04期

9 高文杰;;经济区划与整合城镇体系[J];新经济;2013年29期

10 尤琳,李卫江;上海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探讨[J];城市问题;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录仓;;青海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王海乾;高文杰;;基于市场经济的非整合城镇体系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陈立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组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立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重组研究[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5 陈志强;;甘肃省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涛;;跨行政区城镇体系发展与规划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安树伟;母爱英;;近年来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特点与结构优化[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8 李宏静;王建力;;重庆市城镇体系研究——运用分形理论和灰色预测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姚圣;;沿海省份欠发达城镇体系化路径——以南平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秋丽;王发曾;;城镇体系网络化: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新途径[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伟林;用新型城镇体系推动城镇化发展[N];农民日报;2013年

2 大连普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普兰店市委书记 姜周;一核多点 构筑新型城镇体系[N];人民日报;2013年

3 常洧鸿 杨扬;构建新型城镇体系[N];延安日报;2014年

4 记者 王强;促进产业人口聚集 加快城镇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N];延安日报;2014年

5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N];广西日报;2014年

6 马山县委党校 潘小龙;建设特色多元沿江城镇体系[N];广西日报;2014年

7 金雁索;推动武汉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发展[N];长江日报;2005年

8 木土;创新观念调整结构 建设新的城镇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建设统筹城乡的城镇体系[N];自贡日报;2007年

10 本报评论员;优化空间构建“112”城镇体系[N];黔西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起翔;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夏显力;陕西关中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蒲松林;城镇体系构建与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露露;吉林省城镇体系空间解析与时空演变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周宁;新型城镇化视角的聚落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笑男;统筹城乡背景下成都市城镇体系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杨虎军;大同城镇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刘洋;以汲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变迁研究(1368-1952年)[D];郑州大学;2015年

4 孔静;四川省安岳县城镇体系结构特征与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兴华;五大功能区视角下重庆市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范毓;江苏省沛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陈青雷;基于GIS的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许丽飞;广西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洪娇;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城镇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张海文;快速新增建制市背景下的新疆城镇体系结构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00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600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8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