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企业职工预期退休年龄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10省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1 08:04

  本文选题:企业职工 切入点:预期退休年龄 出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企业职工作为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最大影响群体,其预期退休意愿及影响因素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的十省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性别因素、年龄因素、健康因素、抚养赡养人数以及现行的缴费政策、对养老金改革的认知都对企业职工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产生显著性影响。(2)从个体特征来看,女性的预期退休年龄低于男性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龄越高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越长,但是31-45岁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最短。健康程度以及收入越高,预期退休年龄年限越长。(3)在家庭因素方面,抚养赡养3人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最长,抚养赡养4人及以上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最短。(4)在政策因素方面,认为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对生活有影响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最短。在对养老金改革认知上,维持养老金政策现状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最短,将现阶段个人账户缴费率降低到5%,适当延长缴费年限的预期退休年龄年限最长。
[Abstract]:As the most influential group in the adjustment of retirement age polic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the key research projec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gradual delayed Retirement Age Policy". The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of employees by using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1) gender factors, age factors, health factors, number of dependents and current contribution policies. The cognition of pension reform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of enterprise workers. (2) from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of women is lower than that of men, and the older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the longer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But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of 31-45 years is the shortest. The higher the health and income, the longer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In terms of policy factors, if the contribution policy of old-age insurance has an impact on life,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is the shortest. In terms of the cognition of pension reform, To maintain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pension policy,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is the shortest, the individual account contribution rate is reduced to 5 perc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the expected retirement age is the longest for the appropriate extension of the contributory year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JZD026)
【分类号】: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吕传信;;我国职工退休年龄的变动趋势[J];山东劳动保障;2000年09期

2 靳军;;退休年龄男女应当一样[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3 尹代清;;也谈退休年龄改革[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4 宋丰军;;延缓退休年龄政策应稳健推行[J];决策探索;2006年02期

5 ;为什么不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J];四川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6 邵国栋;翟晓静;;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现行退休年龄规定[J];未来与发展;2007年06期

7 杨欣然;;推迟退休年龄的利与弊及时机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11期

8 柯海丽;;浅析我国柔性退休年龄政策效应[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林文;;美国的退休年龄怎么规定[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12期

10 梅闻;;美国的退休年龄怎么规定[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伟略;;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是现代化发展必然趋势[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林忠晶;龚六堂;;退休年龄、教育年限与社会保障[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3 王君莉;唐莎莎;;基于和谐老龄化背景下的退休年龄问题探讨[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曲双石;;中国“内退”制度下职工最优退休年龄分析: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范仲文;汪浩;;“统一兼顾弹性退休”,科学公正的改革抉择[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兵 武洁 陈开冬;退休年龄推迟至65岁是否行得通[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于文军;推迟退休年龄不宜“一刀切”[N];大连日报;2012年

3 于文军;推迟退休年龄不宜“一刀切”[N];珠海特区报;2012年

4 陈英凤;延长退休年龄不宜一刀切[N];中国审计报;2012年

5 东航金融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廖料;退休年龄:应综合考虑隐性工作[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6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胡伟略;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N];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蔡双喜;女性退休年龄可高于男性[N];中国妇女报;2012年

8 记者 孙涛;未达退休年龄的企业人员可补缴社保费[N];承德日报;2013年

9 记者 郭晋晖;阶梯式延长退休年龄大势所趋[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湖北省荆门市职员 张贵峰;推迟退休年龄,应如何“稳慎”[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红军;中国城镇职工推迟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闻莺;延长退休年龄方案的比较与优化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2 李捷;延长退休年龄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力文;基于OLG模型体系的最优退休年龄延迟方案选择[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楠;延长退休年龄对城镇就业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5 陈熠琳;上海柔性退休政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艳;完善我国弹性退休法律制度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7 梁世园;我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D];海南大学;2016年

8 陈丹凝;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9 罗秀秀;我国退休年龄弹性调整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宿丹萍;西藏退休年龄政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9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69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