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劳动力流动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6 04:19

  本文选题:深圳 切入点:劳动力流动 出处:《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深圳特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大都市。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人口也呈现爆炸性增长。其中外来劳动力的涌入是深圳人口增长的主要形式,由此深圳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深圳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分别描述了深圳产业结构演进趋势与劳动力流动变化,并结合相关理论以及深圳产业调整历程,对深圳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其中,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深圳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与升级,产业结构总体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演进,呈现非农化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入深圳,也淘汰了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劳动力,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对劳动力进行筛选的过程;劳动力的涌入不仅创造了生活需求,而且为深圳带来了创新、拼搏等思想,也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关联性,且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联性,相较产业结构合理化更高。为了进一步探究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影响程度,本文运用深圳历年统计数据以及深圳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VAR模型分析得出,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流动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劳动力流动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劳动力流动对深圳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要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最后,根据对深圳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关联关系的研究总结,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放宽户籍制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在加大对高素质人才引入的同时,降低低技能劳动者流入门槛;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加强深圳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Abstract]:After nearly 40 years of development,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has developed from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into a modern metropolis.At the same tim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lso presents explosive growth.The influx of foreign labor is the main form of population growth in Shenzhen, which has formed a unique development mode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mobi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Shenzhen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Firstl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trend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 of labor force flow in Shenzhen,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between labor mobi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Shenzhen based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 in Shenzhen.Among them,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ludes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industrial system of Shenzhen is constantly optimized and upgraded,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ves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y to modern industry, showing a trend of non-agriculture.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has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forces to flow into Shenzhen and eliminated those who cannot adapt to industrial upgrading.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also a process of screening labor forces. The influx of labor forces has not only created a living demand,And for Shenzhen to bring innovation, hard work and other ideas,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labor flow in Shenzhe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labor flow is higher tha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labor mobility in Shenzhen,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Shenzhen and the fifth census of Shenzhe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and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labor flow in Shenzhen.In the long run, labor mobi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Shenzhen promote each other, and the role of labor mobility in promoting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enzhen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summa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mobi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Shenzhe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relaxing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free flow of population, while increasing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talents,Reduce the entry threshold of low-skilled workers; increase the supply of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rationally plan the urban layout;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henzhen and surrounding cities to achiev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1.3;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向英;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之研究[J];中国统计;2003年08期

2 刘娅;八十年代以来美、日产业结构调整及启示[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董正信,尹彦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市场和政府[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殷建国;;浅谈扩大内需与产业结构调整[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刘淑兰;;解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年33期

6 鲁宇红;;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许国富;;稳粮抓钱奔小康——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湖北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8 刘继祥;;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机遇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9期

9 贾文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切忌一哄而上[J];农村成人教育;2000年08期

10 杨燕;产业结构调整对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月f;;关于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看法[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舒建玲;;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与企业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3 温国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王呈祥;董良利;白志良;田森林;王良群;李占录;;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岑树田;;浅析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江沛沛;;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玉辉;;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信贷支持效应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8 王晓君;;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和谐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左学金;周冯琦;;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坚红;熊世飞;;关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额尼日乐图 李青锋;前三季度杭锦旗农牧民工资性现金收入增加814元[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谢传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思考与对策[N];淮南日报;2010年

3 通讯员 冯燕 吕迁 本报记者 贾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新突破[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程晖 冯燕 李慧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占发展新制高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5 通讯员 张步乾 张楠 记者 王文珩;外资助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N];廊坊日报;2013年

6 黄水成;平和招“大”商促产业结构调整[N];闽南日报;2013年

7 记者 任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N];营口日报;2013年

8 本报评论员;抓产业结构调整 促经济转型升级[N];天津日报;2013年

9 记者 马云;产业结构调整促我州经济跨越腾飞[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3年

10 记者 岳晋峰;营改增提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N];山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梅;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2 韩慧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康彦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祁杭峰;基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顾为东;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本支持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8 陆诤岚;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王明寿;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务输出与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田海宽;基于京津走廊经济发展的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兵;盘锦市八万公顷芦苇湿地生态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孙豪;金融支持张掖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志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彭芸蕾;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参与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黄鑫;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惠州市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琪;老龄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7 王云昊;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8 文冰心;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9 程永静;低碳经济试阈下太原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闫峰峰;转型跨越目标下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方式[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17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717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