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中国近年体制内工资溢价——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体制溢价 切入点:工资分解 出处:《经济学动态》2017年05期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进入体制内工作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程度,并考察了其群体异质性和方法稳健性。研究发现,控制其他因素后,中国体制内外的工资溢价不明显;但是体制内工资溢价仍然存在于受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农村户籍劳动者中。分地区比较发现,东部和西部的工资溢价不显著,中部地区的工资溢价仍然存在。工资分解方法也证明了体制内外个人禀赋是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工作单位性质不同无法解释工资差异。使用面板数据分位数估计发现,只有较低收入等级的群体存在体制溢价。这些分析表明,当今体制内工作的收入优势已在总体上得到了削弱,享受这一溢价的劳动群体规模缩小,只体现在中低收入的消费者身上。这也说明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得到改善,市场化得到进一步推进。同时,我们也发现一定程度的隐性福利仍然存在于体制内部门。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household tracking survey in 2010 and 2012, this paper uses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ntering the system on the wage level, and studie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group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method.It is fou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for other factors, the wage premium within and outside the Chinese system is not obvious, but the wage premium within the system still exists in the low education level and among the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work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ge premium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east and west, but still exists in the central region.The method of wage decomposition also proves that personal endow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ystem is the main reason of wage difference, and the difference in nature of work unit can not explain the wage difference.Using panel data quantile estimation, it is found that only lower income groups have institutional premiums.Thes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income advantage of working in today's system has been weakened in general, and that the size of the labor group enjoying this premium has been reduced only to the middle and low income consumers.This also shows that China's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has been improved, the market has been further promoted.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find that a certain degree of hidden benefits still exist in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国蒙彼利埃大学;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市场分割对劳动力集聚影响——以京津冀为例”(15XNQ008)的成果
【分类号】:F24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凯;王晶;李虹;;中国近年体制内工资溢价趋势——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6年04期
2 张义博;;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收入差异的变迁[J];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3 尹志超;甘犁;;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张车伟;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5 张建红;J.Paul Elhorst;Arjen van Witteloostuijn;;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6 史耀疆;崔瑜;;公民公平观及其对社会公平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7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8 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邢春冰;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陈世平,乐国安;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龙顺;李婵;卢海阳;宋娜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基于CGSS2013数据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7年04期
2 阳玉香;莫旋;;政府培训能增加流动人口的收入吗?——基于Blinder-Oaxaca分解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7年04期
3 于涛;;城市二元结构中的收入差别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7期
4 刘新争;;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的动态趋同及其结构差异[J];财经科学;2017年06期
5 张抗私;刘翠花;丁述磊;;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周战强;韩冬雅;;外群歧视与流动人口家庭收入[J];城市发展研究;2017年06期
7 彭青青;李宏彬;施新政;吴斌珍;;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变化趋势[J];金融研究;2017年06期
8 陈技伟;张广胜;郭江影;;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差距——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分解[J];南方人口;2017年03期
9 陈潇;李晟;王晨明;;我国经济发展与职业性别隔离状况分析——基于2003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J];中国商论;2017年14期
10 孙文凯;樊蓉;;重估中国近年体制内工资溢价——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然;周敏慧;;父母外出务工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基于安徽、江西两省调查实证分析的新发现与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2 张义博;付明卫;;市场化改革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社会阶层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1年03期
3 杨瑞龙;王宇锋;刘和旺;;父亲政治身份、政治关系和子女收入[J];经济学(季刊);2010年03期
4 陈斌开;杨依山;许伟;;中国城镇居民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原因:1990—2005[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5 尹志超;甘犁;;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6 张车伟;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7 潘士远;;贸易自由化、有偏的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8 罗楚亮;;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及其分布特征[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9 邢春冰;;经济转型与不同所有制部门的工资决定——从“下海”到“下岗”[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10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彬云;;技能报酬溢价和技能供给分析[J];价格月刊;2007年04期
2 陆智强;李红玉;;所有权性质、政治关联与股权转让溢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栗玉仕;洪莲;;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黄彬云;;技能报酬溢价和高技能人才供给分析[J];职业时空;2007年24期
5 高辉;何小春;;对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溢价的实证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黄彬云;;技能报酬溢价、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J];商场现代化;2006年35期
7 于健;;产权性质、公司价值与外资并购溢价——基于2002年—2009年外资并购上市公司股权的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吴斌;何建敏;;基于Shapley值的壳资源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1期
9 王震;王天然;;全球石油行业竞争性并购溢价与价值不确定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彩芬;;并购溢价的决定因素——基于目标公司的整体情况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泰君安 姜超;信用溢价回落 中级债优势凸现[N];证券时报;2009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溢价率大幅走低 瑞福进取定价成难题[N];证券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江沂;封闭债基年末溢价急速缩小[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华建强;权市整体表现疲软认购证溢价水平两极分化[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任亮;25.9% A、H股溢价水平再创新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记者 凌关胜 李子文;南宁宅地溢价第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成都证券投研中心 谭向阳;公司基本面决定溢价高低[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记者 董凤斌;溢价率有下降趋势[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特约撰稿 麦秋虹;认购证溢价水平提升[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杜志鑫;20% 嘉实多利进取创上市债基溢价新高[N];证券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文之;消费者溢价差异和竞争影响下的企业绿色生产决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于健;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聂志萍;对价方式、溢价率与中长期业绩[D];厦门大学;2008年
4 郑志丹;基于折价与溢价的中国IPO价格及超额收益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新;AH股溢价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汝青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苟莹;我国分级基金折溢价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雪;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溢价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郑俊;股票大宗交易溢价成交的投资机会[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小建;成长性公司估值溢价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康睿强;我国医药行业并购溢价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张晓佳;文化企业同业并购溢价与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李磊;城市居住用地土地溢价率空间变异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0 杨林栋;股权结构对并购溢价的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28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72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