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Super-SBM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9:03

  本文选题:长江经济带 + 碳约束 ; 参考:《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5期


【摘要】:文章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区域演化差异、效率演化类型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产业效率值明显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空间格局呈现由前期东部效率高、中西部效率低的特点演变为东部围绕上海、中部围绕安徽、西部围绕四川的三级格局;时间序列演化方面,2005-2014年间物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走势;从区域演化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物流效率明显高于中游地区,三大区域物流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演化类型分为高、中、低三个梯队,第二梯队是改善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的重心和突破口。
[Abstract]:Based on the Super-SBM model,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logistics efficiency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5 to 2014, and describes it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regional evolution differences and efficiency evolution typ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value of logistics industry without considering non-expected output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expected output,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gistics efficiency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astern reg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efficienc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evolved into a three-level pattern around Shanghai in the east, Anhui in the central part, and Sichuan in the west. In terms of time series evolution, the logistics efficiency first declined and then increased in the time series.The regional logistics efficiency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reaches,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hree major regional logistics efficiency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expands. The evolution types of logistics efficienc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re divided into three echelons: high, middle and low.The second echelon is the center of gravity and breakthrough for improving the logistics efficiency of the Yangtze economic belt.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1061;71503103)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GLC008)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15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JUSRP1504ZD;2017JDZD06)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A/2016/011)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16-JY-011)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GX2014-1023(M))
【分类号】:F2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大都市圈发展格局与竞争力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1期

3 李博;;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黄石、荆州等地的实地调研[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1期

4 朱英明,姚士谋,李昌峰;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2期

5 孙智君;于洪丽;;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于沿江11省市的数据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高万权;发挥宜宾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作用[J];经济地理;1994年02期

7 朱英明,姚士谋;农村人口转化: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之关键[J];中国软科学;1999年06期

8 吴传清;董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4年04期

9 唐壬艺;何林;;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长江经济带6个中心城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3年18期

10 许泽成,阮青,夏晓燕,祁汉群;面向21世纪建设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J];上海综合经济;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2 刘锡汉;;加快长江物流大通道建设 促进长江流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2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3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姜涛;长江经济带:今后15年内最具潜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陆峰 姚大捚 顾雷鸣;中国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论坛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章涌;湖南“淘金”长江经济带[N];湘声报;2006年

8 毛开云;建设长江经济带应环保先行[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倪;建设长江经济带 守住生态底线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10 魏昊星 柳洁 (本报记者 魏昊星);建设长江经济带环保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空间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玲玲;绿色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姚瑶;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陈思思;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言顺;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肖薇;长江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张慧;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8 倪浩;边界屏蔽效应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10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48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748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