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经济效率测度及内部视角下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局参比的US-SBM模型
本文选题:生态经济效率 + 全局参比法 ; 参考:《生态经济》2017年05期
【摘要】: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生态经济效率以衡量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产出能力,结合全局参比法利用US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3—2013年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和演变分析,并从构成区域投入产出系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分析了生态经济无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率呈两极分化且跨期变化不大;对生态经济无效率影响最严重的为环境产出无效率,其次为资源投入无效率和经济产出无效率。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过量排放对环境无效率合计贡献约80%,水、能源和土地等过度消耗对资源无效率合计贡献超过70%;个别城市生态经济无效率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Abstract]:The eco-economic efficiency is defined from the angle of input and output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output ability of the region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efficiency of 13 c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from 2003 to 2013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USSBM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global reference method. The in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efficiency of ecological economy are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which constitute the regional input-output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co-economic efficiency of 13 c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s polarized and has little change over time, and the most serious impact on eco-economic inefficiency is environmental output inefficiency, followed by resource input inefficiency and economic output inefficiency. Among them, the total contribution of sulfur dioxide and excessive soot emiss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inefficiency is about 80%, water, energy and land consumption contribute more than 70% to the total inefficiency of resource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effective rate of ecological economy in individual cities.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基于中心—外围多重均衡模型京津冀制造业集聚的逆转问题研究”(HB16YJ091)
【分类号】:F127;F205;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中文版序言[J];博览群书;2002年09期
2 蔡强;;用生态经济观念重塑中国[J];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07期
3 杨晓航;张美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经济战略[J];中国工程咨询;2006年07期
4 叶太平;;生态经济的“和谐效应”[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2期
5 曹超学;;“生态经济昆明高层论坛——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昆明召开[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杨婧;;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J];现代园艺;2011年15期
7 吕春生;;辽宁省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基于日本发展的经验研究[J];辽宁经济;2012年01期
8 许萍;;浅谈生态经济[J];科技信息;2012年04期
9 郭琦;;关于我国生态经济建设路径的探讨[J];学理论;2013年12期
10 谢丽华;谢伟杰;;生态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智富;;生态经济是后发展山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汪江;;关于生态经济对促进当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童健生;;发展生态经济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沈亨理;;区域的生态经济结构与发展[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肖燕;钱乐祥;;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研究回顾与展望[A];2006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志文;罗彦康;魏新;杨仕甫;;广元培育生态经济,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研究——广元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周怀军;李帅英;周欣;;太行山区生态经济沟建设效益分析[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任海平;;发展生态经济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许坚;;生态经济的界定[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蓝晓;;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山区生态文明建设[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发展生态工业加快转型跨越[N];张掖日报;2013年
2 记者 阮春生;以实干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更好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经济[N];丽水日报;2013年
3 陈婕 记者 李艳;兴安盟重视品牌建设生态经济双丰收[N];中国质量报;2013年
4 姚启超;关岭着力发展绿色产业促生态经济“双赢”[N];贵州日报;2013年
5 百色市委党校 赵堂高;实施生态扶贫 发展生态经济[N];广西日报;2014年
6 策划 陈亚民 曾令成 梁琴 赵海涛;生态经济面临五大挑战[N];湖北日报;2014年
7 伊娜;吉林敦化构建生态经济新格局[N];中国建设报;2014年
8 省工商联 严安云;生态经济管理是一项战略任务[N];安徽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大力发展生态经济[N];德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孙恒;我市借助“外脑”建设生态经济市[N];贵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多金荣;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谢慧明;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永欣;铁力市发展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孙媛媛;先秦时期的生态经济思想初探[D];吉林财经大学;2015年
3 李树财;生态经济的哲学关照[D];重庆大学;2008年
4 江山;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视野下的生态经济[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夏禹锦;贵阳市生态经济建设路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晓琴;新疆内陆干旱区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季哲斌;南水北调背景下丹江口库区生态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8 徐颖;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9 文杏梓;湖南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肖强;渝西丘陵地区生态经济区划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0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20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