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就业增长的集聚效应: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
本文选题:就业增长 + 集聚效应 ; 参考:《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7期
【摘要】: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mployment supply and deman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externality and new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local effect, the proximity effect and the lag effect.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econometric model of regional employment agglomeration economic effect based on structural effect and spillover effect are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multi-dimensional agglomeration effect on regional employment growth in China from 2004 to 2014 is discussed by panel IV-GMM. It is found that local effects and proximity effects jointly determine the scale of local externalities, and that the effects of diversifie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teriorating employment infrastructure inhibit regional employment growth. The high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and the perfect public service of employment promote the regional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significant lag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spatial goal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promote the maximum utility of the employment growth polic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26)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JDCSD002)
【分类号】:F24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延华;;中国无就业增长的成因和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3期
2 谷彬;;以失业为鉴 考就业增长之难[J];数据;2007年Z1期
3 胡磊;;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的可能性悖论及其解决路径[J];北方经济;2010年03期
4 杨存亮;;金融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关系检验[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5 莫荣;;多重因素对就业增长产生影响[J];职业;2013年10期
6 郭松民;;无就业增长[J];百姓;2006年08期
7 吴海东;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再就业思路──兼论重庆新的就业增长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J];中国就业;2001年03期
9 ;以消费带动就业增长[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3年01期
10 刘碧华;;大力培育就业增长点——对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就业;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付宏;;中国的创业活动与就业增长:“难民效应”还是“熊彼特效应”?[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黄国石;;劳力就业增长的控制模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4 张良;张玉韩;;基于就业增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武英;欧盟峰会关注就业增长[N];经济参考报;2013年
2 记者 商意盈;浙江等地现“无就业增长”[N];经济参考报;2013年
3 商意盈;中国东部现无就业增长[N];企业家日报;2013年
4 记者 朱家芬 通讯员 李文华;企业发展拉动就业增长[N];楚雄日报(汉);2013年
5 记者 董克伟;我国面临“无就业增长”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钱飞鸣;“无就业增长”考验发展智慧[N];深圳商报;2006年
7 耿海军;经济复苏还需警惕“无就业增长”[N];中国商报;2009年
8 记者 孙覆海邋丛民;山东就业增长纳入政府考核体系[N];工人日报;2008年
9 马永堂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把推进绿色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10 就业促进会;就业增长既要“量”也要“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强;转型期中国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倩;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熊丽娜;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孙永军;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就业增长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赵明祖;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就业增长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王波;重庆市“无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6 赵艳青;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杨明晔;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邱杰;中国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高玉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王华;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制度约束与就业增长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1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6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