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的产城融合及其福利效应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产城融合 ; 参考:《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11期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对禀赋较差地区的产业扶贫政策可能因产城融合水平较低而失效。实证研究证实了产城融合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城融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偏向产业的土地政策才能提升本地的产业集聚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标准对城镇化路径比较后发现,旨在优化区位条件的"先城后产"路径相较于"先产后城"路径更有利于城镇居民福祉的提升。为此,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应更多考虑蒂伯特选择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与区位条件,注重民生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re are two kinds of biased urbanization paths: "first postpartum city" and "first city after production", and its welfare effect is very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variables of production and city integration into the two cities' models of free capital flow, analyzes the urbanization path under the bias of endowment difference and government policy, and based on the factor adaptation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y, In this paper, the path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 China since 2000 are described dynamically, and then the theory is empirically tested by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52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the higher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lower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the better the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 urbanization with industrial park as the main line has a certain threshold effect, and the policy of industr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region with poor endowment may be invalid because of the low level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city. The empirical study confirms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city, that is, wh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reaches a certain threshold, the industrial land policy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oc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utilitarian welfare function criter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path of "first city after production", which aims to optimize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 residents' well-being than the path of "first postpartum city". Therefore, in the stag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more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ibert's choice of functions, the optimization of policy environment and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people's livelihood.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大学港口经济协调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空间尺度差异的中国产城融合机制、评价体系及政策设计研究”(批准号15BJL0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区域研究”(批准号14ZDA02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产城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驱动机制研究”(批准号Y17G030014)
【分类号】:F29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新;;江西省出台新型城镇化“十一五”专项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2期
2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3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4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5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6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7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8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9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8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河山;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宜游[N];昌吉日报(汉);2011年
10 湖北省宜城县政协委员 杨明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消弭认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郭凌晨;产权的福利效应[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3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6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