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0 05:38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PPP模式 ; 参考:《广西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我国进入城镇化建设加速阶段,农村人口将会加速向城市聚集,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资金量巨大,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设备的购买、工程的建设、设施的配备等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的运营中也需要维护和管理,这部分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光靠政府财政的投入根本无法满足。所以,引入PPP模式是大势所趋,即解决政府资金短缺问题,又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与质量。但是PPP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在我国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下,PPP模式的应用是存在政府意识的偏差、职能部门重叠、缺乏契约精神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使得PPP模式在我国更好的应用,促进得PPP项目尽早落地,才能促进新型城镇化更好的发展。本文首先对PPP模式的概念、特征、优势以及其在国外的起源进行了阐述。然后,对PPP模式在我国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试点阶段、推广阶段、反复阶段、普及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在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此外,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基础设施建设需要PPP模式的应用的必要性。并从政府维度和企业维度分析了PPP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最后,结合案例发现PPP模式在我国应用存在政府意识的偏差、政府部门管理职能重叠、政府偏向国有企业、缺乏契约精神、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以转变公共部门观念、完善法律机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方式进行PPP模式应用的优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is also speeding up. China has entered the accelerated stage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rural population will accelerate to gather in cities and live with people. The need for infrastructure, which is closely linked to work, has increas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needs a large amount of capital, which usually needs a large amount of financial support,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purchase of equi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facilities, and so on.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operation also needs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this part also needs constant capital investment. The government's financial input alone cannot be satisfied.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PPP model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at is,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government funds,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 PPP model is not omnipotent.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PP model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iation of the government consciousness, the overlapping of the functional departments, the lack of the spirit of contract, and so on. Only in order to make the PPP model better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PPP project landing as soon as possible, can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bette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origin of PPP model are described. Then, the PPP model in 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e pilot stage, the extension stage, the repeated stage, the popularization stage these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have carried on the comb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PP model in China,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PP model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PPP model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government dimension and enterprise dimension.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PP model in China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iation of government consciousness, the overlapping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management functions, the government's bias towa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lack of contract spirit, the lack of preparatory work and so on. It also proposes to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 of PPP mode by changing the public sector concept, perfecting the legal mechanism and creating a fair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4;F2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5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6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10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纪晨芝;新型城镇化建设系统工程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成莎;云南城镇化就业极化效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8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68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