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差异、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优化
本文选题:劳动生产率差异 + 城市化 ; 参考:《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06期
【摘要】:相对于第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偏低,这与发达国家两产业劳动生产率趋同的现象相反。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也在无形之中对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产生着巨大影响。在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快速提升,第三产业也具备了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在由工业化向城市化跃进时期,相对于第二产业,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则更加直接且强大,第三产业也逐渐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但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缺口。本文基于理论和典型化事实,利用MSVAR模型检验了当前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化是否是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在检验过程中挖掘制约城市化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政策环境是发挥城市化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关键。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China is on the low side,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convergence of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Urba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has been raised rapidl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also possessed the demand scal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he leap from industrialization to urbanization, the third industry, in contrast to the second industry,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is more direct and stronger,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absorbing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However,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not been improved, and there is a clear ga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the typical facts, this paper uses the MSVAR model to test whether the urbanization dominated by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ifference of labor productivity betwee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spection,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labor productivity are excavated.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furthe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olicy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urbanization in promoting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路径、产业选择与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5ZDB149) 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与产能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1245)
【分类号】:F249.2;F2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土木;;如何应对入世后就业结构变化[J];上海成人教育;2000年Z1期
2 漆向东;;河南就业结构的变迁[J];特区经济;2006年08期
3 漆向东;;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演进趋势[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4 李艳;;陕西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及调整[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5 叶海燕;;平衡就业结构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J];特区经济;2007年03期
6 都阳;;创业是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22期
7 边文霞;;就业结构内涵、理论与趋势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漆向东;;优化就业结构与扩大就业[J];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04期
9 袁霓;;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J];改革与战略;2011年12期
10 袁霓;;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睿;苗双虎;赵宏岗;;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预测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秀敏;金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政协委员 市委党校副校长 戚扬;优化就业结构 提升就业质量[N];大连日报;2013年
2 刘文艳 本报记者 张敏;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产潜力尚待挖掘[N];双鸭山日报;2014年
3 任可伟;来锡务工人员就业结构在转变[N];无锡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田志林;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服务体系[N];西藏日报(汉);2012年
5 粤统;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四个方面新变化[N];南方日报;2009年
6 王中群 潘长宏;安庆就业结构逐步优化[N];安庆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黄伟 本报记者 汪瑞林;“回流”能否解就业结构失衡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佳人;延时退休能否改变就业结构[N];中国改革报;2010年
9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乌力吉图;探微“四个中心”就业结构[N];东方早报;2013年
10 记者 严恒元;欧洲就业结构出现新特点[N];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马琴;我国民族地区就业结构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宾;经济增速放缓下江苏省就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战乃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预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逯潇蕊;从河北就业结构变动看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4 塔吉古丽·艾在孜;新疆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张念辰;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统计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年
6 杨丽君;农村就业结构变动的减贫效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莎;四川省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就业结构作用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8 铁楠;中国就业结构的演化现状与调控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曾文博;我国区域就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马亚娟;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83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8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