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5个主要城市2000~2014年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5-14 18:42

  本文选题:城市 + 全要素生产率 ; 参考:《学习与实践》2017年05期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升2.6%,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作用。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制造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对外开放可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政府干预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因素对直辖市的作用程度普遍较高,对省会城市的影响程度较弱;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受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制造业集聚的正面影响最大,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的分别是科技支出和经济密度。未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创新驱动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集聚",提升城市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强化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
[Abstract]:Since 2000, 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 China has increased 2.6%.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the main cause of TFP,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plays a negative rol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human capital,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economic density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s a strong hindrance; The factor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enerally play a higher role in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an in provincial capitals. Cities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ast regions are exposed to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ducatio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is the biggest, and the biggest effect on urba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entral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density,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urban economy, improve urban infrastructure, realize the "dual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开放性课题“武汉市经济转型升级与经济总量倍增战略研究”(jhunwyy2015101) 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检测与分析软科学研究基地2016年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地级市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研究”(HBQY2016Y09)
【分类号】:F2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2 叶彬;;我国企业集团背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05期

3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4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5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1988年03期

6 ;提高生产率的动力是什么(资料选编)[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8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9 王业斌;陈鹏;;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78-2010[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朱眉媚;;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商;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7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9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10 ;第二十九章 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与分解[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3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张斐斐 任茜;中国的风险来自于资产价格上涨[N];经济观察报;2010年

5 许剑毅 刘耀东 江源;多轮驱动的中国劳动生产率[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特约记者 乙纯;劳动生产率下滑意味什么?[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2 戴小勇;要素错配、企业研发决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炜;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实证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蒋林萍;中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李婷;信息化、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温馨;厦门贸易自由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集美大学;2016年

7 孙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16年

8 张哲;基于城市间比较的成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孟薇;服务生产率视角下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9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889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f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