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

发布时间:2018-05-29 19:30

  本文选题:江西省 + 新型城镇化质量 ; 参考:《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在走过一段传统的发展道路后,也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新型城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发展不单是速度的问题,其中还囊括了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城镇基础设施、人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内容。近年来,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另外,我国的“中部崛起战略”给作为中部六省之一的江西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对江西省城镇化进行合理、全面和系统地评估,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意见。首先,为了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现状进行有效分析,本文从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五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依据因子分析方法优化得到新的评价体系。通过收集江西省2003-2014年间各指标数据,以时序演变分析法测算江西整体城镇化质量,并比较各子系统指标发展状况后发现:自2003年以来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持续提升,各指标之间得分各有差异。针对测度结果反映出江西现阶段存在城镇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城乡二元结构凸显和生态建设滞后等问题。其次,本文利用之前构建的指标体系对省域范围内11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处理5个系统、21个指标的横截面数据得到三个不同年份的得分和排名;采用自然断裂法,利用Opengeoda软件按时间顺序把各个地区求得的指数制成三位图并分为三个等级:良好、中等和一般。再次,笔者从省域空间差异和横向空间差异进行评价。基于2014年数据,本文分析省域范围内的11个地级市的区域差异状况后发现:南昌和新余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最高;对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展开横向评价,分析江西省与其他五省之间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横向差异后发现:中部六省中江西省和河南省得分相近,并在整个排名中都处于末位。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全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并为提高其质量建言献策。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continued to improve, after a period of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has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new urbanization advocates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and emphasizes that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speed, but also includes urban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urban infrastructur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new urbanization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addition, China's "Central rising Strategy" puts forward new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for Jiangxi, one of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s. Therefore, it is only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to evaluate the urbaniz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finally to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specific problems. First of all,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from five aspects: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 new evaluation system is obtained by factor analysis. Through collecting the index data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14, using the time series evolution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indexes of the subsystems, it is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has been improving continuously since 2003.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cores among the indic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Jiangxi at present, such as the small scale of cities and towns, the low level of urbanization, the backwardness of urban and rural infrastructure, the prominent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lag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by using the index system constructed before. By processing 5 systems, 21 indexes of cross section data obtained three different years of scores and rankings; using the natural fracture method, using Opengeoda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of the index obtained by the three bitmaps and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good, Medium and average. Thirdly, the author evaluates the spatial difference and lateral spatial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data of 20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the province scope and finds that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Nanchang and Xinyu is the highest, and the horizontal evaluation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six central provinces is carried out. After analyzing the horizontal difference between Jiangxi Province and other five provinces, it is found that Jiangxi Province and Henan Province have similar scores and are at the bottom of the whole rank.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full text, the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b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mak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its quality.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新;;江西省出台新型城镇化“十一五”专项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7年12期

2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3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4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5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6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7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8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9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吉鹏;以人为本视角下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2 谌贻阳;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D];江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4 王孟柯;洛阳市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黄志坚;湖南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D];湘潭大学;2017年

6 夏景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7 张琛;综合试点改革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乔丽思;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江振来;基于产业优化升级的贵州山地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7年

10 韩婷婷;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52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952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