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作用机理、模式工具与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18-07-03 08:54

  本文选题:新型城镇化 + 金融支持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金融体系如何高效地对城镇化提供资金支持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国商业金融逐利性与城镇化社会性取向的偏差始终存在,城镇化资金需求与供给匹配度过低,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融资主体结构错位,金融分业监管导致城镇化多元融资需求不能满足。金融系统通过资金供给和资金配置的传导机制,在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及人力资本等软硬件方面发挥作用。需充分利用财政支持及政府融资、政策性金融、土地出让+地方政府平台、PPP、产业新城等融资模式并创新其金融工具,以实现城镇化融资多元发展。政府融资多元化、"地方债+地方税"融资、产城互动、关注城镇中小企业、发展"三农"及住房保障体系,将有效促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长效资金供给、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以及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我国金融支持城镇化进程的有效优化路径。
[Abstract]:How to provide financial support to urbanization efficiently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China's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eviation between commercial finance profit banding and urbanization society sexual orientation exists all the time, the urbanization fund demand and supply match is low, the main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misplaced. Separate financial supervision leads to the urbanization of multiple financing needs can not be met. The financial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nfrastructure, public service and human capital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capital supply and allo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full use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government financing, policy finance, land transfer local government platform, industrial new town and other financing models and innovate their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inancing. Diversification of government financing, financing of "local debt and local taxes", interaction between industries and cities, attention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urban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rural areas" and th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nfrastructure, long-term capital supply,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are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for China to suppor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创新强校工程项目“汕、潮、揭同城化背景下的金融一体化研究”(2015WTSCX067) 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重点项目“潮汕侨批业历史演进、模式变迁与现代金融信用体系构建”(2016-D-03)
【分类号】:F299.21;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滨;星焱;;金融支持城镇化:韩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03期

2 杨慧;倪鹏飞;;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研究——基于协调发展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3 王振坡;游斌;王丽艳;;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与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4 韦福雷;胡彩梅;鞠耀绩;;省域城镇化金融支持效率及影响因素[J];金融论坛;2013年10期

5 黄国平;;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改革和完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04期

6 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7 饶华春;;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进程[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文婕;我国城市化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区域差异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孙彬;天津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策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5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6 郭小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93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093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