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演化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learly defining the spatial rang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urban samples are determined by DMSP / OLS night light image data, and th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the law of city order scale, the weighted standard deviation ellipse and the spatial gravity model are used. The scal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omposed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Poyang Lake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core" C-P structure. The present urban scale system has a relatively low degree of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and presents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agglomeration and growth". The urban concentra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the urban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quantity growth".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scale growt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st shrinking and then expanding, moving first to northwest and then moving to southeast. The urban scale of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around Poyang Lake is increasing faster than that of other regions. In Wuhan, Changsha, Nanchang, around 50-100 kilometers around the city has formed a group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town groups." From the 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nsity pattern of economic spatial connection, the urban group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olarization and fragmentation", while the Wuhan Metropolitan Circle, Chang-Zhuzhou-Xiangtan and Nanchang-Jiujiang urban agglomerations expand significantly. Thus seriously squeezed the Yichang group and Pingxiang-Yichun-New Yu group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磊;;尺度重组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3 曾万涛;;洞庭湖区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曾万涛;;洞庭湖区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研究[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5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6 ;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推动低碳城市集群健康转型——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建设[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7 秦尊文;;齐普夫法则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方辉;;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9 王磊;;尺度重组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群战略——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芳;长江中游城市群由虚入实[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新龙 实习生 祁乔松;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合采访团昨启程[N];湖北日报;2011年
3 记者 崔逾瑜;共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N];湖北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家振;湖北“恳请”扩容长江中游城市群[N];中国经营报;2012年
5 何苗;长江中游城市群变阵[N];西部时报;2013年
6 记者 赵丹;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会商会下月召开[N];南昌日报;2013年
7 记者 胡孙华;“长江中游城市群”水到渠成[N];长江日报;2013年
8 记者 周芳;长江中游城市群变阵 “中四角”有设想难有实质行动[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胡亮;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全面联合[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10 记者 胡旭;共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跨越崛起[N];安徽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丽萍;城镇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研究: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综合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章娜;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佩;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及其区域整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祝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其机理[D];湘潭大学;2015年
5 张亚伟;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分工、专业化与合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盼盼;公众视角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高鹏;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周敏敏;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联效应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9 王捷辉;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邓晓磊;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22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122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