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就地城镇化的新近进展、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山东省德州市新型城镇化第三次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08-03 13:38
【摘要】:德州"两区同建"(农村居住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被誉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典型范例,在有效推进人口就地城镇化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再次跟踪调研表明,从总体发展看,"两区同建"存在"数量—速度—质量"的结构性问题;从推动力量看,存在"政府主导"和"市场作用"的"真空地带";从产业定位看,存在现有产业相对低端、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与高端产业引入难、与本地劳动力匹配难的"两难选择";从社区建设看,存在农村社区硬件"城市化"和软件"农村化"的"逆向反差";从制度创新看,在利用试验区政策红利上已有成绩,但综合协同利用仍有较大空间。为此,建议确立"扩量"到"提质"的转型目标,发挥政府主导下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力推产业园区专业化、协同化和特色化发展,狠抓农村社区规范化、服务化和保障化建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聚合效应"的发挥。
[Abstract]:Texas "two districts build together" (rural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and rural industrial parks) is regarded as a typical example of new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accumulated valuable experience in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local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further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development, there is a structural problem of "quantity, speed and quality" in the "two districts" building together; in terms of driving force, there is a "vacuum zone" of "government leading" and "market rol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positioning, there is a "vacuum zone" of "government leading" and "market role". There is a "dilemma" that the exist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difficulty of introducing high-end industries and matching with the local labor for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re is "reverse contrast" between hardware "urbanization" and software "ruralization" in rural communitie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innovation, there has been achievements in using policy dividend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but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comprehensive cooperative uti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target of "expanding quantity" to "improving qual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decisive role of the marke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the special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should be pushed forward,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rural communities should be stre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and guarantee will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bring into play the "aggrega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光华;;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2 毕筱奇;;新型城镇化如何突破[J];人民论坛;2010年30期

3 包礼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助推全民创业——江西省兴国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探索[J];老区建设;2010年21期

4 杨焕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7期

5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6 陈强;庄国良;江建国;;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抚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J];当代江西;2011年06期

7 楚爱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8 赵红;;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以泰安市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明瑞;;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1年21期

10 康桂芬;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8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河山;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宜游[N];昌吉日报(汉);2011年

10 湖北省宜城县政协委员 杨明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消弭认识误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林;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升勤;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资源统筹与配置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李新光;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华侨大学;2015年

4 曹丽;我国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8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10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61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161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