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和等级结构的比较——基于综合引力模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0 17:32
【摘要】:文章对传统引力模型中城市质量以及城市之间距离的测算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以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测度了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并揭示了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结构,进而对三个城市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群内部等级结构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断层,特别是次级城市发展不足;各城市群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珠三角城市群相对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而言内部联系更为紧密;各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引力关系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urban quality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cities in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del are modifi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gravity model, the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close degree of economic relation among citi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reveals the hierarchy structure of citi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n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faults in the interna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each urban agglomeration, especially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cities, and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ightness of the internal connections among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Th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the gravitation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shows obvious dis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25)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欢欢;吕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7期

2 许凡;宋殿清;田利军;洪凯;;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测度和方向——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J];发展研究;2014年07期

3 贾卓;陈兴鹏;袁媛;;中国西部城市群城市间联系测度与功能升级研究——以兰白西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4期

4 赵林;韩增林;马慧强;;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2年03期

5 赵雪雁;江进德;张丽;侯成成;李昆阳;;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6 邓春玉;;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优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9年07期

7 唐娟;马晓冬;朱传耿;钱程;;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8 顾朝林;庞海峰;;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地理研究;2008年01期

9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10 苗长虹;王海江;;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国力;黄征学;滕飞;李爱民;;东北地区城市群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2 唐毅;;“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地区交通节点设置研究[J];经济论坛;2017年07期

3 李瑞龙;周永根;陈锐;李书舒;赵宇;;基于搜索趋势数据的省域科技创新空间复杂网络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7期

4 丁立;张仲伍;杜敏敏;韩道宽;;基于引力模型的山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张延吉;欧胜兰;郑媛;;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腹地范围及其演进——兼论场强模型的改进[J];上海城市规划;2017年03期

6 潘竟虎;戴维丽;;基于网络分析的城市影响区和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6期

7 何利;;中国省会城市首位度结构特征研究——基于经济分布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6期

8 苗洪亮;周慧;;中国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和等级结构的比较——基于综合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7年06期

9 王丰龙;曾刚;叶琴;陈弘挺;;基于创新合作联系的城市网络格局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6期

10 陈如铁;马健;;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中规模与距离关系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枝;王红霞;张素景;;经济空间联系及城市国际化水平测度——以东北城市(组)群为例[J];对外经贸;2013年05期

2 陈睿山;叶超;蔡运龙;;区域经济联系测度方法述评[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3 郭源园;胡守庚;金贵;;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湖南省经济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12期

4 张建营;毛艳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2年10期

5 张志斌;达福文;潘晶;汪晓霞;;基于公交视角的兰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王海江;苗长虹;茹乐峰;崔彩辉;;我国省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7 董光前;高新才;程国栋;;甘肃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生态功能区健康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2期

8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9 白永平;张宇硕;李慧;;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J];干旱区地理;2011年06期

10 孙晶;许崇正;;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引力”模型的构建与运用——以2010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数据为例[J];经济学家;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维辰;把晋中建成新型城市群和文化旅游区[J];今日山西;2000年04期

2 刘翠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组建大型城市群[J];城乡建设;2002年10期

3 吴永保;;产业集聚是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4期

4 本文课题组;;打造武汉城市群 从城市路网谈武汉及周边城市群[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5 叶金生;;关注武汉城市群问题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6 马志强;论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特色[J];经济经纬;2003年06期

7 杨飞华;论城市的发展与经营城市[J];江西建材;2004年02期

8 ;110个城市严重“脱水”抗旱主战场已从农村转向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4期

9 葛志玉;;中国城市:如何找回个性与灵魂?[J];科学咨询;2004年11期

10 张昆仑;以“大金融”运作打造中原城市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饶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魏溯华;姜迎;;城市群推动辽宁城乡经济中的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贺素莲;;紧凑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叶奇;陈文海;;大长株潭、“3+5”城市群的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共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程成;;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丽萌;陈雁云;;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阳红;由“支配”“控制”到“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李慧芳邋袁才华;长株潭城市群的3+5概念[N];国际商报;2007年

3 林世雄;海西城市群具有很强的先天竞争力[N];福建日报;2008年

4 ;中国30个城市群:两极分化仍将继续[N];湖北日报;2008年

5 周华平;长株潭城市群将体现湖南个性[N];湖南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 岳冠文;长株潭跻身15个达标城市群[N];长沙晚报;2012年

7 周海波 张明海 钟晓晴 杨国庆 孔芒 张_g希;看川南城市群转方式[N];四川日报;2012年

8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曹水水;“以大带小”统筹发展城市群[N];中国证券报;2012年

9 实习生 田珊珊;“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自身特色[N];科技日报;2012年

10 赵登华;加速释放城市群的“正能量”[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舟;城市网络的空间有向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畅;产城融合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石郑;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城市功能分工与互补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龚胜;中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度的动态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李建成;多维邻近下的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6 李刚;长株潭城市群社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及需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春雷;城市群视阈下“联合政府”内的合作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白晨曦;智慧城市的本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9 钟绵生;山东省东部城市群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高红丽;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3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283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