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阶段、特点和趋势--基于国际比较劳动关系研究的视野

发布时间:2019-03-14 10:28
【摘要】:研究中国特色劳动关系,需要在劳动关系国际比较的视野下进行。国际比较劳动关系研究中的三组基本概念,即产业关系和雇佣关系、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资本主义多样性、趋同与趋异,为中国劳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启示。中国的劳动关系是一种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阶段,正在经历从个别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调整到集体劳动关系的构成和调整的转型。在传统的产业关系结构和调整正在形成的同时,各种非正规的新型雇佣关系也在发展。中国的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特点,具有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一般特征,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实现合作是这一关系的基本特征。中国劳动关系的特色,并非表现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而是表现在中国市场化的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主体结构和调整方式上。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向是,趋同是一般性,趋异是特定性。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labor rel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labor relations. The three basic concepts i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abor relations,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economy and the diversity of capitalism, the convergence and the divergence, have provided the theory and method to the study of the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China's labor relations are the labor relations of a state-led market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labor relations is undergo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of individual labor relations to the formation and adjustment of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relations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are being formed, a variety of informal new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are also being developed. The basic character of the labor relation in China i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bor relation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on the basis of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is relationshi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labor relations are not in the nature of the labor relation, but the formation process, the main structure and the adjustment way of the market-oriented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The trend of China's labor relations is that convergence is general and the divergence is specific.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95)
【分类号】: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茂仲办;;企业改制应如何调整劳动关系[J];创业者;2000年12期

2 王元亭;祝晓东;;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就业;2001年10期

3 黄金泉;;调整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初探[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高天乐;;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J];中国就业;2005年03期

5 王元;;完善与协调好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J];天津经济;2005年11期

6 田春润;向春华;;非正常程序建立的劳动关系如何终止[J];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12期

7 杨河清;詹婧;赵珍;;协调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王玺玉;;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中国工运;2006年03期

9 赵堂高;;构建资本下和谐的劳动关系[J];当代经济;2006年03期

10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J];四川劳动保障;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王健;;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再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军;李雪艳;;市场劳动关系演变机理[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凌玲;;基于认知评价理论的劳动关系再认识[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孙亦浩;;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苗春荣(作者系丹东市总工会);共建和谐的劳动关系[N];丹东日报;2006年

2 张刃;劳动关系和谐是“多赢”选择[N];工人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娇萍;和谐,劳动关系的至高境界[N];工人日报;2007年

4 孙鹤邋记者 韩雪洁;协调劳动关系从基层做起[N];吉林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记者 高静 通讯员 孙国建;2007年全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确定六项目标[N];廊坊日报;2007年

7 记者 苗蓓;94家“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获表彰[N];南通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我省召开劳动关系和谐表彰大会[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9 泉州市委党校教授 王金水;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N];福建日报;2007年

10 李章军;山东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2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雯雯;对多重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之探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李文静;论我国劳动法调整之劳动关系范围之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廖树奇;广州市劳动关系争议的应急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谢菁;劳动关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理论、实证与政策[D];南昌大学;2015年

5 赵盛阳;双重劳动关系连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白兮;马克思劳动关系论题的历史演进及当代解读[D];吉林大学;2016年

7 周晓慧;企业转让中员工权益保护的中德法律比较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程少娜;企业经营资格租借之劳动关系认定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9 谭小伟;包工头因工受伤法律责任的承担[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何国华;建筑、矿山企业违法发包、转包中劳动关系的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39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439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