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适度劳动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现阶段适度劳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过劳”“过劳死”等词汇频繁出现在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报道中,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劳死”这种产生于发达国家的现代疾病已经走进中国,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问题正日趋普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整理,了解适度劳动问题研究现状,之后对相关理论和外源性研究进行分析,结合现实背景发现,我国劳动者适度劳动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笔者在全国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整理后进行统计性描述,从整体水平、个人特征、岗位特征、行业特征等多方面了解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现状,结果表现为我国约有60%的劳动者处于过度劳动的状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等几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过度劳动问题相对严重,女性的“过劳”程度高于男性,职位层级越高、上下班时间越不固定的劳动者过度劳动的程度越深。进而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过度劳动问题的原因,从定量角度来说,工作量、精神集中、竞争压力、薪酬体系这四个变量与过劳程度正向相关,而工作兴趣、拼搏进取、健康意识则与过劳程度负向相关;从定性角度来说,宏观环境和微观主体都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并不是唯一存在过度劳动问题的地区,在此之前,欧美和日本先后出现过过度劳动问题严峻的状况,所以本文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欧美和日本的相关法律规定、政府政策、衡量标准等因素进行对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抑制过度劳动的对策。
【关键词】:适度劳动 “过劳” 职业倦怠 权益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11
- 1.2 研究意义11-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4 技术路线14-15
- 2 文献综述15-21
- 2.1 国外文献综述15-16
- 2.1.1 过度劳动的起源和发展15
- 2.1.2 相关国家(地区)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现状15-16
- 2.2 国内文献综述16-19
- 2.2.1 过度劳动的概念16-17
- 2.2.2 过度劳动的衡量标准17-18
- 2.2.3 过度劳动的成因18
- 2.2.4 过度劳动的后果18-19
- 2.3 本章小结19-21
- 3 相关理论及外源性研究21-26
- 3.1 相关理论分析21-23
- 3.1.1 职业倦怠理论21
- 3.1.2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21-22
- 3.1.3 心理契约理论22-23
- 3.2 与适度劳动相关的外源性研究23-26
- 3.2.1 社会学视角下过度劳动危害的研究23-24
- 3.2.2 医学视角下过度劳动危害的研究24
- 3.2.3 法学视角下保障劳动者适度劳动权益的研究24-26
- 4 劳动者适度劳动的必要性26-29
- 4.1 国家层面26-27
- 4.2 企业层面27
- 4.3 个人及家庭层面27-29
- 5 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现状——基于问卷调查29-48
- 5.1 设计思路29-35
- 5.1.1 研究内容29
- 5.1.2 调研对象29-31
- 5.1.3 调查问卷31-35
- 5.2 劳动者过度劳动现状及特征分析35-47
- 5.2.1 样本总体情况35-37
- 5.2.2 劳动者过度劳动现状37-39
- 5.2.3 劳动者过度劳动现状的个体特征39-42
- 5.2.4 劳动者过度劳动现状的岗位特征42-45
- 5.2.5 劳动者过度劳动现状的行业特征45-47
- 5.3 本章小结47-48
- 6. 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原因分析48-55
- 6.1 定量视角原因分析48-50
- 6.1.1 模型构建48
- 6.1.2 回归分析结果48-50
- 6.2 定性视角原因分析50-55
- 6.2.1 宏观环境分析50-52
- 6.2.2 微观主体分析52-55
- 7. 保障劳动者适度劳动权益的对策55-59
- 7.1 国家角度55-57
- 7.1.1 形成适度劳动的社会共识55
- 7.1.2 完善适度劳动研究体系55-56
- 7.1.3 完善我国劳动法律体制建设56-57
- 7.2 企业角度57-58
- 7.2.1 建立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57
- 7.2.2 实行适度劳动管理57-58
- 7.3 劳动者角度58-59
- 7.3.1 增强劳动者法律意识58
- 7.3.2 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58
- 7.3.3 注重身体锻炼和保养58-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2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2-64
- 学位论文数据集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雄;;“过劳死”夺命何时休?[J];工友;2006年01期
2 张问;;过劳死,谁之过[J];检察风云;2006年14期
3 罗财喜;;对中国“过劳死”问题的法律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19期
4 罗财喜;;论“过劳死”的概念及法律特征[J];消费导刊;2008年19期
5 罗财喜;;“过劳死”问题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6 罗财喜;;中国“过劳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现代商业;2008年33期
7 吴义太;肖赣萍;;我国“过劳死”立法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8 李菁凤;;“过劳死”法律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健康换高薪,你干吗?[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0期
10 颜梅生;;农民工遭遇“过劳死” 该怎样维权[J];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胜海;郑送平;李强锋;;过劳死[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周天寒;陈琮;;中医学对“过劳死”的认识及预防[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黄;“过劳死”的十大危险信号[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郑定劲;过劳死就在你身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蒲昭和;青壮年“过劳死”的特征和预防[N];中国体育报;2001年
4 吴作;“过劳死”的危险信号[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仲青;“过劳死”:生命与金钱博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康劲;日本立法干预“过劳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李红军;立法干预 善待生命[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袁文魁 施鹏;知名教授“过劳死”为教师健康敲警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曾亮亮;换个活法预防“过劳死”[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叶健 王昊飞;被“掏空”的“过劳人”[N];经济参考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海燕;过劳死制度反思和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罗雨晴;论“过劳死”的法律规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王小波;“过劳死”法律规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薛丹丹;过劳死法律规制探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杨青;“过劳死”侵权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晓岚;我国过劳死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年
7 韩丽;“过劳死”问题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8 曲吉吉;“过劳死”法律规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张新新;麻醉医生脑状态与工作强度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陈秀秀;制造业一线员工“过劳”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现阶段适度劳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