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人口、经济、土地视角下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8 09:30
【摘要】: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说到,二十一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事件之一就是中国的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56%的水平,进入了城镇化发展加速期。然而,受我国长期以来较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土地城镇化速度过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投资消费失衡、公共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这使得“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甚至“鬼城”现象逐渐显现出来。而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在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情况下,城镇化可以相对廉价得获取城市建设用地和充足劳动力而实现快速发展,虽然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张,城镇常住人口迅速增加,但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却亟待提升。毋庸置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我们以提升城镇化进程中人口、经济、土地等各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相互之间协调性为抓手,来提升城镇化发展整体质量水平,最终以健康、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引领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全面推进。山西省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在2010年即被确立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时期,实现其区域内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当前更加需要紧紧把握住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在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下,逐步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因此,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在人口、经济、土地视角下对其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进行测算评估,并据此就提升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健康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对有关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总结,以奠定文章的理论基础;其次,借鉴他人研究经验,根据山西省的现实情况,构建了人口、经济、土地视角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后综合熵值法、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对比、评价了山西省在不同时段以及各个地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演化和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山西省近十年间城镇化的主导因素经历了由人口城镇化向经济城镇化的转变,且近年来土地城镇化指数上升劲头明显。此外,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总体保持了平稳的上升态势。在空间格局上,山西省11个地市中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方面的空间差异比较明显,且这三个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分布状况比较相似。最后,根据上述研究尝试为提升山西省不同区域以及城镇化进程中不同领域的发展水平,最终提升山西省城镇化发展整体质量提出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的政策建议。
文内图片:山西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演化情况
图片说明: 图 4.1 山西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演化情况上图展示了山西省在 2005-2014 十年间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 3 个子系统的指数得分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三者之间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可以总结出近十年山西省的城镇化进程分为 3 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2005-2006 年,以人口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阶段。这一时期山西省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指数要略微高于经济指数和土地指数。这得益于当时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形势比较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业人口市民化节奏也开始加快。此外随着我国对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不断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也逐渐深入到城镇化的进程中,这使得政府逐渐加大对民生改善的投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具体表现为公共财政支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具体指标的快速提升。因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山西省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比较充分得惠及到了广大
文内图片: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演变分析
图片说明: 图 4.2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演变分析上图反映了 2005-2014 年间山西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城镇化内部协调度指数以及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演变过程。根据上文对于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划分标准,2005-2014 年间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可以分为 3 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 2005-2006 年,城镇化发展次质量阶段。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在小于 0.6 的低水平徘徊,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还不充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呈现出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但就单纯考察城镇化内部人口、经济、土地要素之间协调性的城镇化内部协调度指数而言,同期这一数值也呈现出低水平的特征,由上一部分的论述分析可知,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时经济城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所导致。第二阶段 2007-2008 年,城镇化发展中等质量阶段。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质量指数介于 0.6-0.8 之间,较上一时期有了提升,这一时期我国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德升;曾献君;;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报;2016年02期

2 韩冬;;城镇化中期向成熟期转变过程中人口、经济、土地协调度发展——以天津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2期

3 庞瑞秋;腾飞;魏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10期

4 沈孝强;吴次芳;方明;;浙江省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协调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9期

5 刘法威;许恒周;王姝;;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8期

6 戚晓旭;杨雅维;杨智尤;;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02期

7 范虹珏;刘祖云;;中国城镇化空间发展态势研究——基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1期

8 李子联;;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9 王亚力;彭保发;熊建新;王青;;2001年以来环洞庭湖区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1期

10 邵大伟;吴殿鸣;;山东省人口城镇化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振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5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15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