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十分严重,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客观上需要利用有效的风险转移工具——农业保险来抵御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农业保险也是WTO规则中较为重要的非价格类农业支持政策,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重视。2004、2005、2006、2007连续4年的中央1号文件、“十一五”规划及2006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农业保险自1934年开始试办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步履蹒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试点高潮之后,农业保险逐步萎缩,直至2004年,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重新在全国各地展开,才止住颓势。尽管受到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财政支持不力,2004~2006年间农业保险仍然发展缓慢。鉴于此,2007年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安排10亿元资金,在全国6个省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当年农业保险得到迅猛发展,保费收入达51.8亿元,比2006年增长504%。据悉,2008年中央财政给予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将达数十亿元,其范围将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正是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本研究综合运用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根据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以及其它翔实的数据资料,重点对我国农业保险需求及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第一,探究影响我国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微观因素。作者根据湖北376户农户调查资料,对农户的风险态度、风险分散方式及农业保险在各种农村保险中的排序等进行描述性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风险态度、其传统的风险分散方式及农业保险在各种农村保险中排序靠后等因素对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有消极影响。同时,通过建立Logit二元选择模型,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总收入、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耕地面积及受访者的风险认知程度对其农业保险购买决策有明显影响。 第二,分析不同补贴方案下我国农业保险保费的财政补贴额与农户支付额及可行性。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实践及近期发展趋势,本文选择保成本的保障方式,在多种不同的模拟方案下,分别测算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籽、黄红麻、甘蔗、甜菜、烤烟等11种主要农作物和奶牛、生猪、肉鸡等3种畜禽的财政补贴额度和农户支付额,并对我国财政和各地区农户的支付能力进行分析。 在两种典型方案下,即当上述农作物与畜禽成本保障水平分别为70%与60%、财政补贴比例分别为60%与40%、农户支付比例分别为40%与60%时,若农作物保险和畜禽保险参与率均为30%或均为50%,则财政补贴总额分别为62.86亿元与104.76亿元,农户支付总额分别为75.73亿元与45.44亿元。同时,对政府与农户各自支付能力的分析表明,在上述保障水平和财政保费补贴率下,当农作物与畜禽保险的参与率均不超过50%时,如果保费补贴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付,补贴政策是可行的;此时农村居民人均保费约为50元,考虑到目前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及收入来源结构差别较大,约有70%以上的农户具有支付能力。 第三,构建我国农业保险补贴体系。本研究从多维的角度构建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体系,其中,补贴项目可考虑主要农作物多风险保险和主要家禽家畜死亡保险,如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和油菜籽,以及黄红麻、甘蔗、甜菜、烤烟等农作物多风险保险与能繁母猪、生猪、奶牛、肉鸡等畜禽死亡保险;补贴方式以保费补贴为主,并适当给予经营管理费补贴、税收优惠和再保险补贴;经营管理费补贴要兼顾政策需要和效率需要,建立责任制约机制,并依托基层保险和财政机构,收集保险对象的相关资料,减少补贴资金的浪费;补贴标准制定则应综合考虑农业保险区域保险费率和不同地区农户的支付能力及地方财政情况,合理规划各险种的补贴标准,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补贴资金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及缩减政策性补贴支出等多渠道筹集。同时,还应完善农业保险补贴的配套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国家的农业保险监管机构,保证财政补贴政策能够真正贯彻落实。 第四,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模式。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经验教训,并对我国现有的6种试点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应当是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保险政策性定位、多元化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保险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三方都能够实现自身的目标,即政府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保险公司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农民实现收入最大化。 鉴于国内针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定量研究比较缺乏,针对补贴测算和补贴体系构建的系统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业保险需求和补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于我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制定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42.6;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疏;;加快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路径选择[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瑞红;;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甘肃金融;2010年11期
3 任瑞敏;;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12期
4 李瑞红;;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发展农业保险的必要模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年02期
5 付钢;;政策性“三农”保险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王秀芬;王春艳;李茂松;;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农村经济;2012年11期
7 赵建东;;农业保险及其新进展研究综述[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蒲成毅;潘小军;张功根;;渝东南民族地区烤烟雹灾损失频度与损失程度的精算模拟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鹏;李宁;解伟;刘雪琴;温玉婷;吴吉东;;基于水稻保险费率厘定的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华丽;基于风险区划的中国森林保险区域化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柃燕;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赵君彦;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卓;我国强制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素春;中国农业保险组织形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于洋;基于保险精算原理的政策性作物保险定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传峰;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9 罗向明;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与补贴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曹卫芳;农业保险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作用的经济学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民;我国粮食种植业保险气象灾害损失核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菲菲;我国农业保险的性质与组织形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于海朋;吉林省农业保险市场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4 简政;江西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5 郝洁;我国农业保险补贴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6 郭玲利;四川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效果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乔山保;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丁记峰;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刁盼盼;河南省政策性小麦保险问题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阿媛;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588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58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