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金融的期权博弈投资战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8 09:27
【摘要】: 实物期权决策方法将金融期权理论运用于项目投资,将管理者的柔性与项目的可延迟性相结合,拓展了传统项目价值的内涵;以市场有效与行为人理性为前提的期权博弈理论则将实物期权的延迟柔性与竞争的侵蚀作用相结合,而行为金融理论克服了理性假设的缺陷,恢复决策者的本来面目,为研究其实际决策行为与决策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本文在期权博弈理论基础上,对不同的项目价值随机过程假设下的投资时机、价值函数进行了分析,对多项目实物期权决策、不对称双寡头以及多寡头投资时机博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市场“投资异象”大量存在的现实,考虑到投资者“人的活动”和放宽“理性”假设,将行为金融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项目投资估价与决策,力图构建行为金融与期权博弈相结合的理论平台,形成具有良好解释力的投资估价方法体系。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对期权博弈理论基本模型体系及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章对投资项目的标的资产价值运动过程分别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多项目实物期权决策理论与方法,对多维随机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第三章对对称双寡头投资决策理论分离散与连续问题分别进行抢先博弈、顺序博弈、同时投资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对不对称双头(以投资成本不等为例)进行投资时机博弈分析,研究了不对称程度对投资决策方法的影响。第四章对多头投资博弈分单一机会、具有一定市场容量的多机会实物期权博弈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五章研究有限理性条件下投资者的决策理论方法;第六章提出了基于心理帐户的实物期权理论与决策方法,将行为金融理论方法纳入投资估价的期权博弈分析体系。第四部分即第七章,研究与展望,对本文研究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0;F224
本文编号:2604259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0;F224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青;基于利益主体关系的房地产市场均衡协调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杨珊珊;非对称信息下企业品牌战略决策博弈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彭若弘;实物期权波动率及价值对电信投资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4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0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