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0:13
【摘要】: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对应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的阶段性演化特征和持续性的互馈关系。同时,运用Logistic方程,建立了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的阶段性独立演化模型、城市交通与空间演化的阶段性动态相互作用模型和带有约束条件的相互作用模型等。揭示了二者的阶段性演化规律和动态相互作用规律。并发现,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达到动态平衡。 本文还建立了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的互馈机制分析框架,并得出如下结论:交通可达性是连接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的关键纽带;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存在着动态、互馈的相互作用关系;交通可达性的改善,降低了出行交通成本,并通过影响居民或企业的选址行为,而影响城市空间的演化方式、演化规模和结构布局;同时,空间规模和空间布局的变化,通过影响相应的出行成本(体现了交通可达性水平)而影响居民对交通方式的选择,从而影响城市交通的发展。 首次建立了城市交通与空间演化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城市交通与空间演化的属性差异和外部性特征是影响二者协调发展和相互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建设时机和建设时序分别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市空间的演化产生影响。论文还深入分析了“TOD”模式对城市空间演化的作用机制,探讨了“TOD”模式对城市空间布局、交通方式选择、城市路网建设和空间演化规模的影响。 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和验证了城市交通与空间演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演化规律。
【图文】:

城市空间结构


提供娱乐、餐饮、零售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社区服务。在整体上,城市空间是由许多改建区和新建区的“TOD”单元项目组成的,其空间结构如图5一2所示。公共交通支线图5一2基于“TOD”的城市空间结构Fig.5·2“TOD”一 basedurbansPatialstruetU代资料来源 :PeterCalthorPe.ThenextAmerieanmetropelis一colog丫community, andtheAmerieandream.Princeton户 JchiteeturePress. 5.1.2“TOD”的内涵及局限性(l)“TOD”的内涵“TOD”作为一种城市发展和规划模式,与通常所说的单纯的土地混合使用有着不同的内涵。单纯的土地混合使用主要关注的是各种用地功能的结合,并不强调城市街道的步行特性和公共空间的多样化,相反,较为重视面向小汽车的设计,步行特征和环境状况较为脆弱。“TOD”模式则主要是通过商业、居住、办公等不同的用地功能与交通设施的有机结合,形成有利于公交发展的土地使用和空

哥本哈根,城市空间结构


如图5一4所示①。哥本哈根的“TOD”模式并不是局限于中心城区或某一条交通走廊上,而是在城市的整体范围内实施的。中心城区在保持中世纪的街道和古老建筑外,建立完善的人行路网和自行车专用道路,使其人行路网成为世界最成功的路网之一,自行车专用道也从1970年的Z10km,增加到1995年的300km,,自行车出行增加了65%②。在各个轨道方向上,则要求所有开发必须集中在轨道车站附近。在1987年的规划修订中明确规定,城市区域中所有重要功能单位都要设在距离轨道交通车站1公里的步行范围之内。1993年修订规划时又强调了这一规定。这使得城市空间始终沿轨道线路方向扩展。图5一4哥本哈根的城市空间结构 Fig.54TheurbansPatialstructureorCoPenhagen图5一4中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70;F29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晨鹏;苏继会;;浅析城市商业广场与城市交通的整合[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2 康红梅;徐苏宁;;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城市规模的互馈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3 杨帆;;广州香港两地绿色交通出行情况的比较研究——以居民的行为与认知为视角[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刘江艳;;运输需求与运输布局[J];民营科技;2012年07期

5 姜克锦;张殿业;刘帆m(;;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供需协同演化模型与实证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8年04期

6 朱佳翔;谭清美;董锋;李桂芹;;都市圈交通体系整体演化模型及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敏;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经济圈交通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咏玲;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时机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姜克锦;城市用地—交通综合系统演化机理与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李松涛;高铁客运站站区空间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邢兰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王国明;城市群道路网络特性及演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元慧;基于三维层面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形态整合浅析[D];南京大学;2011年

3 郭研苓;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瑷玲;大连轨道交通与城市居住空间变化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毅新;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土地利用与布局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罗飞;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李阳;武汉市703路公交站点及周边城市空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川;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白辉;大学校园演变、更新[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潘鑫;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8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08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