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6 08:09
【摘要】: 本文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我们以现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的经验出发,挖掘了中国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和可能机制。通过利用总量生产函数、微分、汉密尔顿函数和贝尔曼方程等动态最优化方法,建立数理模型,并数值模拟,得出假说、命题或解释,为实证分析提供基础。我们搜集了中国大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重庆除外)1978-200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或时间序列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证实了以下结果: 1.就长期而言,,中国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金融发展通过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本积累和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就短期而言,中国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 2.我国银行虽然将大部分资金贷给了国有企业,但是通过所有制结构调整,主要包括合法的国有企业改制,和不合法的国有资产流失等形式的资金漏损,使得银行信贷资产从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民营企业手中,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拨改贷”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外部资金来源,银行贷款的偿还压力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而政府出于保护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需要也会催促国有企业加快改制。 3.国债通过替代税收,投资于基础设施、拉动消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调节收入差距、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为国债发行和交易创造了条件,并为国债投资提供配套资金,从而间接的促进经济增长。 4.一国金融环境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至关重要。金融发展有利于东道国从外商直接投资中获得更多好处。第一,合资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金融为国内企业与外资建立合资企业提供融资;第二,金融业为外资企业(包括合资、独资等所有外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第三,金融在将外商直接投资潜在的溢出效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联结作用。 5.金融发展只在短期内有助于物质资本积累,在长期内则没影响。当外部金融发展水平大于或等于企业意愿负债率,金融发展不能促进企业投资,此时企业投资完全由意愿负债率决定;当外部金融发展水平小于企业意愿负债率时,金融发展促进氽业投资;金融发展促进企业投资只限于短期,长期内企业投资由意愿负债率决定。 6.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是指工业和服务业等现代部门相对比重不断增大,农业等传统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最终转换为单一现代化经济的过程。推动这一过程的原因是存在二元技术差距和二元投资差距,即工业和服务业比着农业有着更高的生产率和资本规模。金融发展动员储蓄、甄别高收益率的投资项目、降低风险的功能更有利于现代部门的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因此将加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构件。建立功能良好的金融体系,并保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金融市场化政策就会获得好的经济绩效。事实上,正是由于金融的基础性作用,金融效率与其他部门的效率紧密联系,所以金融改革应放在其他部门的改革之后,要做到与其他部门的改革相协调。
【图文】:

金融资产


速增加、资产结构多元化、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特点:(l)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新型金融工具和市场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债券市场总余额从19年的275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2896亿元,九年增加了7倍,股票市场总市从1648亿元增加到42457.7亿元,短短10年增加了24倍。(2)银行存款和贷资产仍然是金融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图3显示了2003年各种金融资产的要构成,可以看出,到2003年银行存贷款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仍然高达82%。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对比关系,企业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相对偏小,企业外部融资无沦期限长短,均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如图4所示,我国企业债券和股票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下徘徊,其余90%来源于银行贷款。与这种结构状况相联系,我国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相对偏小,2004年末股票总市值与GDP的比例约为23%,2005年末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83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春霞;;试析如何看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J];纳税;2018年25期

2 曾永家左;鞠丛阳;;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大众投资指南;2018年14期

3 陈正琴;;新世纪:海南州经济增长的引擎是谁[J];青海统计;2005年06期

4 孟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政法资讯;2013年02期

5 徐佳永;贺刻奋;;宁波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89~2004[J];经济丛刊;2006年03期

6 韩伟静;;扩大居民消费 促进经济增长[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05期

7 蒋茂玲;蒋晓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外研究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6期

8 曾春梅;;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年10期

9 王建祥;于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建设沿海经济强省[J];河北企业;2009年12期

10 ;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图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1952~200[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2 吴玉平;;论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龙翠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王建;;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5 矫波;;经济增长的法律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玉萍;霍宝银;;关于江滨农场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苏凯涛;;开放与经济增长[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裴成荣 张馨;发展应急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N];陕西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包慧;经济增长放缓是保险业的机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3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学者 孙兴杰;大国竞争与非洲“升级”[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中央党校 陈文通;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欧阳晓红;2014经济增长稳中有险[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王志浩;“系好安全带,迎接改革到来”[N];经济观察报;2014年

7 经济学家 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 华生;中国经济增长未来以何驱动[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开启中高速增长新时期[N];经济观察报;2015年

9 滕泰 中国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者和代表人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重启经济增长,必须供给侧改革[N];经济观察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董伟;2012:从怕“热”转而惧“冷”[N];中国青年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梁梁;社会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影响渠道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2 肖大勇;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和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3 张鹏杨;旅游经济增长的低效锁定与路径依赖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4 郑淇泽;中国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5 李慧;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内涵、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15年

6 楠玉;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动力研究: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证[D];武汉大学;2015年

7 蒋坦;中国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D];武汉大学;2015年

8 赵宁;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范德胜;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本文编号:2629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29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