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物流园区成长及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9 16:21
【摘要】: 物流园区最早出现在日本,由于具备诸多优势和外在效能,很快在欧洲一些国家得到推广,近年又进一步扩展到亚洲国家和地区。我国在近十年才引进物流园区这一概念,但物流园区在国内的发展速度却非常惊人,形成名副其实的“物流园区热”。物流园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成长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物流园区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物流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然而,目前我国目前的物流园区良莠不齐,成长性不高,造成资源浪费、效率较低的不良局面。 本文对物流园区成长及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从对物流园区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入手,分析了物流园区与物流基地、物流中心、交通枢纽等相似概念的区别;界定了物流园区的组织属性—中间性组织,并就此分析了与工业园区及物流产业集群的异同。 (2)分析了物流园区的形成要素与成长动力。提出经济集中化与市场竞争是促使物流园区形成的原因。指出物流需求的拉动是物流园区及其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政府扶持政策的拉动在物流园区的成长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对于集聚效应的追求是物流园区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主要成长动力,物流园区及其企业的不断创新则是物流园区在稳定成熟期的成长主导动力。 (3)探讨了物流园区的成长路径——规模扩张以及结构演进。物流园区的规模扩张存在增量扩张以及存量扩张两种方式。物流园区的结构演进则是指物流园区系统结构中的不同机构之间的关系演变过程。 (4)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探讨了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存储配送型物流园区、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与综合型物流园区等不同类型物流园区的不同成长模式。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物流园区成长的生命周期模型,并针对其不足做了相应的改进与完善。 (5)对物流园区竞争力做出了层面剖析,认为物流园区竞争力可以从企业、园区和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构建了物流园区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四层,最后一层共有43个评价指标。提出利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物流园区竞争力评价。并以济南盖家沟物流园区为例,对物流园区竞争力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图文】:

功能图,物流园区,功能图


功能、配送功能、加工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交易功能(见图 1-2),这些功能涵盖了现代物流的整个环节,,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物流一体化系统并促进物流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方向发展,对于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有利于物流服务过程中废弃物的集中处理,符合绿色物流的发展方向;从设施与技术角度说,物流园区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以仓储、搬运、配送、信息设施和设备等为主体;从管理角度讲,它是物流管理、经营、规划、以及策略制定与实施的社会实体或实体群,以“五个适合”为最高目标(即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适合的质量、适合的价格和适合的商品),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经营活动宗旨。物流园区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政府在园区的规划、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还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和深度参与。这是由于物流园区的发展对市场依赖性非常强,只有物流企业进驻园区进行开发经营,并带来客户和业务才能使其逐步发展。因而物流园区的最终经营主体应该是具体经营物流业务的专业物流企业,而非政府部门。

示意图,示意图,区位因子,韦伯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相关理位理论的创立者,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他在 1909 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将影区位的经济因素称之为区位因子。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化,企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省的地点[24韦伯认为随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企业可以得到成本节省的好处为,实际对区位起作用的区位因子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因子及集聚、分散因子。所谓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而分散因子则是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低。韦伯认为,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生产集聚。大规模经营相对于明显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可以说是一种集聚,聚一般是由“大规模经营的利益”或“大规模生产的利益”所产生;二是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年 第01期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59.27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修文;人力资本整合与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英伦;物流园区信息化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张瑶;济宁工业物流园选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刘晓芳;面向柳州汽车制造业的第三方物流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33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33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