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12:30
【摘要】: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从成立至今,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己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银行大量出现,银行业正趋向于形成本土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等相互竞争的格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还必须面对国际强手的挑战。如何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引导各中小商业银行抓住机遇,选择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确立有效的提升途径和对策,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不仅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对稳定我国金融环境、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企业竞争力理论作为分析依据,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认为银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独特的组织结构作用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合理充分地运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比较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和来源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模型,并以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对8家中小商业银行与3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与综合分析。最后,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途径与对策。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银行业竞争力的评价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银行竞争力分为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进一步划分为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发展能力四个指标,潜在竞争力指标进一步划分为银行产权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素质和银行组织优化能力6个指标。在每一竞争力指标方面,选取2—3个具体的指标反映。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与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显示:3家上市的地方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优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优于国有商业银行,但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散,其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竞争力相对较强,民生银行竞争力相对较弱。另外,基于潜在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产权与治理结构指标和金融创新能力方面弱于3家国有商业银行,而在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和在人力资源指标上比国有商业银行更有优势。 第二,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市场定位战略、银行组织与治理结构、银行内部控制、技术创新能力和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等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文中分析了每种内部影响因素对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理。中小商业银行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指外在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因素,即中小商业银行不能自主控制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国际经营环境、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和银行监管对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经营环境中银行“脱媒”趋势的加强、银行资本日益集中化、经营全能化和业务发展国际化等发展状态都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影响,中国银行监管中监管政策的标准化问题与监管法规的完备性问题正在日益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障碍。 第三,分析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及对策。分析表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问题有:银行市场定位方面,市场定位战略不清晰和趋同;银行组织与治理结构方面,存在外部治理缺乏和内部人控制以及激励扭曲等问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中小商业银行缺少能对经营模式彻底更新的前瞻性研究,技术开发主要侧重于业务操作层面,在管理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导致银行信息化工作基本还停留在应付日常业务层次,应用系统的升级速度跟不上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步伐。另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大多放在易于掌握操作、科技含量小的外在形式的建设上,并且各银行产品相互模仿,同质性较强,创新成本与收益不对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沿袭传统理念与方法,缺乏战略规划性,员工的晋升渠道比较单一,培训开发体系也有待完善。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及对策主要包括:增强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竞争力和加强银行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在增强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竞争力方面,中小商业银行选择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要充分利用社区内有限的经营网点为社区内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金融和信息服务;在设计优化组织结构时,应该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核心经营理念,坚持效益最大化、扁平化和柔性化、集权和分权有机结合为原则,灵活调控资源,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提高抗御各种经营风险的能力;规范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大力推动金融产品技术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服务创新;在加强银行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完善对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完善联动监管和属地监管机制,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标准;要继续放松银行业管制,增强银行业竞争程度;要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允许和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兼并重组,建立有竞争力的金融集团。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33;F224
本文编号:264664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33;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德春;马慧妍;刘炳胜;;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基于ANP模型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0年12期
2 王春芳;;中小银行经营问题浅析——以宁夏中小银行为例[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年Z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光水;基于三维视角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黄昱琪;台湾地区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孙命;基于风险传导的区域金融政策风险柔性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崔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邵慧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的竞争力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范青龙;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问题探讨[D];兰州商学院;2011年
4 于璇璇;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因素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5 袁静雪;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风险及管理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永杰;农村合作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7 刘珍;H银行汽车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魏洪福;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王进;招商银行深圳分行零售业务发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6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4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