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机理及实现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8:41
【摘要】: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涌现,区域城市间联系的强化和网络功能作用的增强都促使城市群这种城镇密集区的高级形态愈来愈成为产业和经济竞争的重要平台,城市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区域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西部地区以大城市为核心进行区域联合,尤其通过城市群规划和管治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新时期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但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促进实现却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一方面缺乏总体把握,大多是从产业、生态、空间结构等视角分别展开研究;另一方面直接提出政策建议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城市群协调发展机理的深入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机理及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各种文献的查阅,综合分析既有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的特点,归纳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出现的各类不协调现象,梳理各发展主体和外部环境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要求,确定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目标,从实质自由扩展的视角构建了自成一体的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发展分布演进函数得到评价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然后通过改进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将微观层面的城市群内部主体间相互作用与宏观层面的城市群发展表现联系起来,明确了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部流程,并从经济—制度—地理的三维度视角廓清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调节内容和调节过程;进一步引入定量分析工具准确评价西部地区各城市群协调发展状态,找出影响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及调整方向,然后分别构建实现机制,为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和城市群整体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本文所做的创新性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 (1)通过将实质自由扩展和空间异质性引入到城市群发展层面,构建了综合考虑经济特征、制度特征和空间特征的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框架,丰富了多学科背景的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在利用实质自由扩展概括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在各方面表现的基础上,引入发展分布演进函数在一个普适框架内同时刻画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和同一时刻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这对于目前碎片化的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是一个重要进步。 (2)从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参与主体、逻辑关系、内部流程、调节内容和调节过程等方面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的特征进行界定和梳理,引入厂商、居民和城市政府三个发展主体,从逻辑上将微观层面的主体间相互作用与宏观层面的城市群发展表现联系起来;其次通过修改自由企业家模型和局部溢出模型展开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内部流程,利用城市群空间结构参数描述城市群内部城市间技术追赶系数差异和城市群内部通达性,将西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多城市特征融入2城市2产业的“核心—边缘模型”,进一步加强了理论模型对西部地区城市群现实的刻画,严谨了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机理的内在逻辑。 (3)建立指标体系评价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状态,通过结果逆推找出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机理研究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群协调发展状态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逆推,发现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四个重要问题是:要素流动性、城市群空间结构、区域知识溢出强度和城市群内部公共服务水平及其空间分异。 (4)针对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构建实现机制,在综合实现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7项政策建议。针对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实现的重要问题,利用博弈论、计量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等理论,构建了促进城市群内部要素流动实现、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实现、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知识溢出强度增强实现、城市群内部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实现和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缩小实现等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7项制度创新和对策建议,为促进西部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了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99.27;F224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9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士谋,陈彩虹,陈爽,William Y B Chang;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探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2 崔大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3 黄勇;美国大都市区的协调与管理[J];城市规划;2003年03期
4 王学锋;都市圈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5 唐路;薛德升;许学强;;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6 刘志虹;彭,
本文编号:2655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5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