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19:16
【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否选择精准农业发展模式无疑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了选择精准农业发展模式的层级性、阶段性与选择的国情适宜性,给出我国目前处于传统农业范式、市场农业范式和生态农业范式三元共存的基本判定,提出发展县域精准农业完全可行的理性判断。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1)用历史现状比较法,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精准农业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突破精准农业高技术观的旧认识,建构了高技术精准农业、特色技术精准农业和初级技术精准农业的分层级的新认识观。据此,提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应符合国情和实际,要从技术、价值和战略规划角度统筹考虑,分三个层级,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2)建构了精准农业矩阵模型,应用价值链理论,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从价值形成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地理区位差异和经济水平分层的现实,提出整体推进、局部优先、单项突破三种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依据发展精准农业的时序,强调了必须要夯实的基础工程。 (3)论证了我国县域经济走精准农业之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建构了国家层面和市场层面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创构了县域精准农业运行主体,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 (4)依据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辩识国内重要研究成果的疏忽,给出精准农业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首先建构精准农业绩效评价体系;然后针对不同发展模式设计权变的评价方法,即:①用现金流量贴现分析法(如NPV指标)评价单项(如精准施肥技术)突破发展精准农业的绩效;②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评价局部(如县域)优先发展精准农业的绩效;③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整体(如西部大区域,甚至全国)推进发展精准农业的绩效。最后论证了精准农业绩效评价建模与应用,即:①基于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建立精准农业项目评价的实用模型;②引进了精准农业局部优先发展模式的绩效评价;③建构评价整体推进发展精准农业模式绩效的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F3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邓万刚;精准农业——21世纪农业的方向[J];热带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2 秦武平;精准农业国家级基地落户申城[J];农家顾问;2000年06期

3 张桂华;试论知识经济呼唤“精准农业”[J];吉林农业;1998年12期

4 ;美专家谈精准农业 以最优化为最好[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36期

5 ;精准农业:跨世纪农业的必然选择[J];农机推广与安全;1998年03期

6 赵培策;孙忠利;房培宏;;烟台大办精准农业[J];农村工作通讯;1999年09期

7 李胜民;精准型农业技术的发展[J];黑河科技;2003年03期

8 陈智文;刘吉平;张清;李筱琳;王海霞;;中国精准农业的应用现状与推广措施[J];世界农业;2008年08期

9 梁新明,崔万锁;精准农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学中国人;1999年08期

10 韩俊东;;精准农业——21世纪世界农业技术新潮流[J];发现;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雪洲;;GPR在精准农业土壤调查中可能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朱洪;;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精准农业[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才聪;陈秀万;韩云霞;陈军锋;赵书河;杨凯欣;;空间信息技术与精准农业[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张树宝;金明山;金守岩;;Case精准农业系统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刘庆伟;;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现状与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胡兆璋;;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现代化[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7 赵泽英;彭志良;王海;;贵州进行精确农业应用研究的探讨[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俊杰;;信息化精准农业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继有;;新疆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在棉花上大面积应用情况简介[A];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宋冬林;;数字化农业建设与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燕丽 彭 飞;做企业只有拿来利润才算数[N];中国企业报;2005年

2 杨福志;大连市中山区探索社区服务市场化运作四种发展模式[N];中国社会报;2004年

3 金敏华;深圳的第一优势是创新[N];深圳商报;2005年

4 李锦华;用内涵型发展模式突破瓶颈[N];消费日报;2005年

5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上汽发展模式[N];国际商报;2006年

6 中共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工委书记 李邵华;努力推进有有黄山特色的发展模式[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斯蒂格里茨;中国经济需要新的发展模式[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刘伟;舍与得[N];深圳商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转变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模式[N];无锡日报;2006年

10 州委办综合三处 珲春市委办公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N];延边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建平;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选择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段志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邵正光;黑龙江省服务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肖长培;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许宁;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马瑞先;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赋屏;广西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杨文;宁夏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燕;青岛市产学研发展模式及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德霞;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沛;我国主题公园发展转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车勇;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6 高雁华;先例名及其语言国情学价值[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杨锟;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探析[D];新疆大学;2007年

8 熊飞;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D];南昌大学;2007年

9 王涛;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祁型磊;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6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56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