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知识型员工流动路径模型及其价值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12 18:32
【摘要】: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知识型员工团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知识型员工的流动为对象,从员工和企业两个角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研究。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员工主动流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难以确定不同因素对员工流动的影响程度。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员工离职路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384份知识型员工流动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获得影响因素的共同性并解决因素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确定了不同因素对员工主动流动的影响程度。 员工主动离职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成就与发展类因素、安全与保障类因素、兴趣与能力类因素、流动成本类因素、生活质量因素、流动难度因素和家庭与责任因素。 2)员工择业是流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国内外对此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择业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全信息,包括模糊权重、语言评价值、不确定信息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多准则评价模型,并用算例对模型进行了说明。算例表明,员工的个性特点、对工作机会信息的掌握程度都会对员工的流动决策产生影响。 3)本文在现有人力资本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绩效理论等的基础上,考虑到企业所处的日新月异的经营环境和频繁的人员流动,提出对员工价值评价不仅要考虑当前绩效,还要考虑潜能和忠诚度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员工价值评价模型。为解决传统评价方法过多依赖于专家主观评价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员工价值评价模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4)在员工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员工价值的员工离职预警模型,考虑到有效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本文提取了员工忠诚度、敬业精神等四个指标作为员工流动的预警指标,并通过粗糙集理论确定了四个指标的权重。针对常用员工流动评价重“出”不重“入”,重“量”不重“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员工价值的员工流动评价体系。本章最后通过案例对这两个模型进行说明和验证。
【图文】:

员工离职,中介


职意图间接影响员工离职,如图 3-2 所示。图 3-2 Mobley 员工离职路径在此基础上,Mobley 进一步对员工的离职行为过程进行细分,提出了链模型。该模型从现有工作评估开始,到员工决定离职或留下为止,将员工过程分为 10 个阶段,包括工作不满意、考虑离职、离职收益与成本评估、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等。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工作因素和非工作因素对员工离职响,因此对现实员工离职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模型如图 3-3 所示。

员工流动,评价体系,员工价值


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价。人员流动分为人员流入和人员流出,,相应的出员工价值、雇佣期间员工价值变化等。员工价值的员工流动评价分析看出,员工流动评价不仅要反应员工数量;既要包含员工的流出,也要反映员工的流入包括被解雇的员工。基于这些分析,本文建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2;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团英;;我国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评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彦;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演化模型及其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史竹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孟令熙;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流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占小军;服务员工工作满意度对服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轶军;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员工离职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剑;人力资源管理权威现象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敏;湖北省软件外包服务业俘获型价值链突破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冰霞;“80后”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艾超;民营企业员工流动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琨;知识型员工—岗位匹配评价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6 杨晓璐;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7 陈素革;IT企业知识员工情绪工作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8 李亚静;电子制造业技术型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柯西金;我国钢铁企业创新内涵及路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60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60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9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