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13 08:16
【摘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是LUCC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理论的具体实践,其研究成果能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升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水平,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研究有利于准确、全面和高效地刻画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利用整体的空间格局,厘清其变化特征,为优化我国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科学参考。目前,由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内涵和研究范畴尚不明晰,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导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刻画不全面;又由于格局指标繁多且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易造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的冗余。本研究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符合土地利用特点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概念模型和一套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全面性的格局指标集,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 algorithm,FCM)方法建立指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中国土地利用单一类型及整体的空间格局和格局动态的刻画。本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目前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理论和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要素、维度及其相互关系,定义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概念为在一定时空尺度下,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利用整体的斑块空间配置。重点考察土地利用的几何特征(面积、形状和斑块分布)和类型特征(结构和多样性),从时间-空间-类型三个维度,构建了“几何特征-类型特征”三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概念模型,能够客观和科学地反映影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诸要素及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利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概念模型,建立了一套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首先,依据科学性、相对独立性、时空尺度合理性、全面性与简明性等格局指标选择原则,针对类型维度进行指标选择。利用相关分析法,得到土地利用单一类型空间格局的代表性指标为:类型面积指标、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分别代表几何特征中的面积、形状和分布;得到土地利用整体空间格局的代表性指标为: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面积加权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分别代表几何特征中面积、形状和分布,以及结构指标和丰富度指标,分别代表类型特征中的结构和多样性。然后,利用格网面积填充法确定土地利用单一类型和整体的特征尺度。最后,引入FCM聚类分析法,利用分割系数法确定模糊权重为2、空间格局最佳分类数为5类;根据FCM聚类划分土地利用几何特征空间格局的方式,计算得到各指标与几何特征空间格局的定量关系。最终形成以指标选择、尺度确定和聚类划分为主要步骤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3)对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单一类型的几何特征空间格局进行了刻画。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空间格局划分方式相似,林地空间格局划分方式稍有不同,得到的空间格局类型分别命名为充盈型、分形型、复杂小面积型、简单小面积型和散布型;水体和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划分相似,得到的空间格局分别命名为充盈型、分形小面积型、复杂小面积型、简单小面积型和散布型。参考划分方程式,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的生产、生态特点进行了总结。耕地充盈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分形型主要分布在丘陵区,这两种空间格局类型是我国主要的耕作农业区。中国林地的空间格局分布呈现由东南和东北向西北面积逐渐变小、形状逐渐变简单的趋势。草地空间格局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的条带状分布,充盈型格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牧区北部与西藏牧区西部。水体面积较小且分布零散,故其空间格局类型未呈现大面积的集聚现象。建设用地充盈型空间格局集中分布在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城市分布密集的区域;分形小面积型则主要表现为集聚分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类型从简单小面积型发展到分形小面积型反映了建设用地的扩展过程中形状趋于复杂的发展特征,分形型变为充盈型则为建设用地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未利用土地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自东南(散布型)向西北(充盈型)的渐变特征。对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发现耕地和林地的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互补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4)对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整体的空间格局从几何特征、结构和多样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刻画。第一,中国土地利用整体空间格局的几何特征可划分为五类,分别为简单大斑块型、复杂大斑块型、复杂小斑块型、简单小斑块型和散布型。简单大斑块型在西北地区主要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在藏南地区和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主要为林地;复杂大斑块型空间格局则反映了以某土地利用类型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组合关系;复杂小斑块型是几何特征空间格局中最主要的类型,反映了多种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均衡的组合关系,复杂形状的成因主要为地形因素,在丘陵山地区出现明显的聚集效应;简单小斑块型的土地利用组成多样,土地利用斑块由于被山脉和流水等切割斑块面积偏小,且形状简单;散布型中存在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隔离的现象。第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共存在61种不同的结构,但累积占比达到90%的主要结构类型仅有14种。其中,草地-未利用土地结构的格网数量最多,其次是未利用土地结构、耕地-林地结构和草地结构。结构特征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受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显著。第三,中国土地利用多样性特征总体上呈现“东北、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东北和东南地区由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使得土地利用类型丰富,西北部由于地形、气候限制,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为主,土地利用多样性较低。(5)对1980s末至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及土地利用整体的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动态类型、数量特征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且呈快速上升趋势,其次为水体,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动态度均在20%左右,林地的动态度最小,仅为11.69%,土地利用整体动态度约为20%。研究期间,耕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发生了 30种空间格局动态转换,而林地的格局动态仅有10种,未利用土地的格局动态类型仅有14种。几何特征动态中,平均斑块面积变大的格局动态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平均斑块面积变小的格局动态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等地;形状变复杂的格局动态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云南高原和新疆地区;形状变简单的格局动态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东北平原南部、珠江三角洲。结构动态中最主要的为草地-未利用土地结构与草地或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结构中增加的主要类型是未利用土地,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中北部和新疆;其次是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结构中减少的主要类型是草地,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山东丘陵和新疆地区。多样性动态幅度不大,以增加为主,多分布在东北地区、新疆、河北平原、东南丘陵北部和台湾中央山地;多样性减少的动态变化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山东丘陵、珠江三角洲、阿拉善高原和新疆。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中国东部和南部耕地的减少与破碎化、西北部新开垦耕地的质量有待评估,西北地区的草地退化,以及建设用地蔓延式扩张所引起的耕地流失与环境影响等问题。应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加大草原建设和保护力度、调整建设用地发展模式。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构建了基于“几何特征”和“类型特征”的时间-空间-类型三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概念模型,明确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研究范畴及维度,既适用于刻画土地利用单一类型的几何特征,也能够刻画土地利用整体的几何特征和类型特征,具有较高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2)在概念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从指标选择、特征尺度确定和聚类分析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整体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能够较好地定量划分不同的空间格局类型并确定其特征。(3)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六种土地利用单一类型及整体空间格局进行刻画,并分析其空间格局的演化。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刻画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几何特征与类型特征各格局要素的独立性与相关性、单一类型与整体的联系与区别、时空维度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
【图文】:

国土


3.1数据源介绍逡逑本文采用的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1:10万比例尺土地利逡逑用时空数据库(图3.1),该数据库是基于陆地卫星(Landsat)、中巴地球资源逡逑卫星(CBERS)、北京一号(BJ-1)和环境一号(HJ-1)等遥感卫星影像及相逡逑关辅助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获得的。数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技逡逑术环节包括遥感数据的筛选、几何纠正、分类信息提取、动态信息提取、图形逡逑编辑、质量检查、数据集成、面积汇总等,数据总体精度达到85%以上,耕地、逡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等定性精度在90%以上。分类系统为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遥逡逑感监测分类系统,是在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基础上,逡逑针对遥感技术特点和研究目的修改完成的,共包括6个一级类型和25个二级类逡逑型(Zhang等.,2014)。本文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仅针对一级类型展开逡逑(表3.1),研究的三个时期分别为1980s末、2000年和2010年,并将1:10万逡逑比例尺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重采样为像元大小为100mX邋100m的栅格数据。逡逑表3.1中国1:邋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一级类型逡逑Table邋3.1邋The邋first邋level邋types邋of邋national邋land邋use邋database邋of邋China逡逑编码逦名称逦含义逡逑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逡逑1逦耕地逦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农桑、农林用地;耕种三年以逡逑2逦林地邋指生长乔木、^木、竹类以及沿海红树林地等林业用地逡逑?逦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

散点图,指数,散点图,斑块


ENN的最小值为两倍的像元分辨率大小,最大值受分析尺度的影响。逡逑量在分析范围内仅有一个斑块时,ENN值为空,为方便计算,,设仅有一个斑块逡逑的情况下ENN的值为0。SPLIT指数的范围为1到分析区域内像元个数的平方。逡逑当分析范围内全部为某一类型的斑块时,SPLIT指数为1;邋__标斑块类型面积逡逑持续减小弁被分割为数小块时,SPLIT指数增大;当研究区内仅有一个由一个逡逑像元组成的斑块时,SPLIT指数达到最大。逡逑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_邋SPLIT?面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Pearson.相关逡逑系数仅能反应线性相关性,故分别做ENN_AM与CA和SPLIT与CA的散点图,逡逑以便进一步明确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图3.2)。对比发现,SPLIT指数与CA指逡逑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非线性相关:当CA太乎0时,SP1IT指数接近逡逑0,驾CA接近0时,SPLIT指数既存在较小值,也存在较大值。因此,选择逡逑ENN_AM作为分布指标的代表性指标。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陈呈奕;;基于格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及空间指向性的地理要素识别——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6期

2 赵晓丽;张增祥;汪潇;左丽君;刘斌;易玲;徐进勇;温庆可;;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3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4 潘竟虎;韩文超;;近20a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空间形态演变[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3期

5 毛丽丽;于静洁;张一驰;;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在黑河下游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6 毛小岗;宋金平;杨鸿雁;赵倩;;2000-2010年北京城市公园空间格局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7 牛振国;张海英;王显威;姚文博;周德民;赵魁义;赵惠;李娜娜;黄华兵;李丛丛;杨军;柳彩霞;刘爽;王琳;李展;杨镇钟;乔飞;郑姚闽;陈炎磊;盛永伟;高小红;朱卫红;王文卿;王红;翁永玲;庄大方;刘纪远;罗志才;程晓;郭子琪;宫鹏;;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J];科学通报;2012年16期

8 刘宇;吕一河;傅伯杰;;景观格局-土壤侵蚀研究中景观指数的意义解释及局限性[J];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9 关兴良;方创琳;鲁莎莎;;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动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2期

10 刘前进;于兴修;;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垂直景观格局——以沂蒙山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亚楠;基于MODIS数据的松嫩平原西部生态功能类型识别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1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61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