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6:37
【摘要】: 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和收益质量是其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十分关注的重要决策相关信息。仅依靠定性研究方法无法准确描述收益质量,确立定量评价收益质量的科学方法,是理论界长期追求的研究目标。结构方程方法能对显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使其在揭示多因素路径依赖关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试图利用结构方程原理解决收益质量的定量描述问题,以期完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理论,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方法论工具,使其能够科学地解读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信息,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提高利益相关者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关于收益质量的理论内涵,国内外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理论上界定了收益质量的相关概念,构建了收益质量研究的概念框架,并且指出概念框架的建立和相关理论范畴的准确阐释对界定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的必要性。重新界定了收益质量概念及其属性,认为构成相关概念体系的核心概念是收益质量,收益质量就是收益指标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收益质量应通过质和量两方面的属性揭示——收益的可靠性、现金保障性、持续性、成长性、安全性从质的方面反映收益质量,收益的获利性和收益的量级则从量的方面反映收益质量,其中,收益量级属性为本文首创提出。本文指出公司治理结构因素对收益质量的影响最关键,其他因素最终将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体现出来,论证了各可控因素对收益质量的作用机理。 为了通过收益质量属性量化收益质量,必须先论证收益质量属性是否可以量化以及如何量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收益质量各个属性的逻辑分析,论证了各个收益质量属性的量化因素,利用实证方法证明了量化结果具有可靠性,完成各个收益属性的定量描述。首先,证实收益质量可靠性是收益质量的一项特征,并且利用变异权重系数法量化这一质量特征,构造了可靠性量化指数测量模型;其次,利用面板数据对DKW三个理论模型进行检验,证实收益质量的现金保障性属性也可以量化,并且结合行业特性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指出现金流量充裕度是收益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利用变异权数法构造了现金保障性指数测量模型;第三,收益的持续能力综合表现为收益质量的持续性,从影响持续性来源要素角度测量该质量属性,构造了制造业收益质量持续性指数测量模型;第四,指出投资的获利目标决定了收益质量盈利性特征在所有收益质量属性中是最重要的属性,构造了制造业收益质量盈利指数量化模型;最后,研究了收益质量其它三个较重要的属性即收益的成长性、安全性以及量级属性如何量化表示问题,构造了相应的收益质量属性指数模型。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收益质量属性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 鉴于本文所选择的各项收益质量属性分项量化指标只能对收益质量的某个侧面进行单项测量,从总体上综合测量收益质量时,各单项指标是否仍然有效,收益质量各属性的分项测量与综合测量的关系也需要证实。因此,在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收益信息可靠性进行检验性验证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收益质量的综合测量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全部属性综合测量收益质量时,有必要精简分项测量指标;确认了各属性与收益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的影响,指出公司治理结构各主要要素与收益质量的关系,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对收益质量影响的回归分析验证了逻辑分析所提出的假设。结果表明,股权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股权制衡关系与收益质量紧密相关,而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激励与收益质量则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在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因子分析和路径依赖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收益质量测量的概念模型、以结构方程表示的一般模型。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对一般模型进行了参数设定及估计检验,对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依据结果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最终的路径图模型,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制造业的应用检验证明了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可以接受。 本文还结合制造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测量结果提出了提高收益质量的政策建议。
【图文】:

因子结构,一般模型,二阶,方程


图 5-4 收益质量二阶因子结构方程一般模型Figure 5-4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n second-level of income quality

高阶因子,结构方程,制造业,具体模型


- 110 -图 5-5 制造业收益质量高阶因子结构方程具体模型Figure 5-5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n second-level of income quality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7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红渠,张志红;有关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能力的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2 张莉芳;;刍探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方法[J];财会月刊;2006年32期

3 鲜文铎;贺琴;;企业价值影响因素浅析[J];财会月刊;2005年26期

4 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经论丛;2005年01期

5 王志台;上海股市盈余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0年05期

6 黄中生;会计收益质量的分析及其评价[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苟开红;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综合评估模型及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年04期

8 余新培;资产质量和收益质量及其分析[J];当代财经;2003年02期

9 蔡黛燕,徐旭伟;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3年05期

10 汝莹,符蓉;收益与收益质量的分层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7期



本文编号:2666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66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