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物流竞争力识别体系及动态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15:34
【摘要】: 现代物流在日益显著的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下,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民洲等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同时在中国也成为政府、社会、专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1978年从日本引入物流概念,至今走过了近30年的路程,物流产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已经由起步阶段迈向了理性、务实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对一个地区物流水平或物流竞争力的大小做出准确的判断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地区物流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并逐渐形成研究热点。鉴于此,本论文选取地区物流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系统深入研究了其理论构建、形成机理、耗散特性、评价方法和识别模型等,并实践证明了所构建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论文内容分为七章。 首先,通过大量的中英文献阅读,对区域竞争力、物流竞争力、熵理论、耗散结构、评价理论等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现有研究的典型问题进行了说明,为本论文的研究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提出了合理的研究技术路线和思路。 第二,分析了竞争形成的前提条件,即竞争行为只可能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之间,且所拥有的共有性资源具有稀缺性,并具有高效的竞争机制。定义了地区物流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建立基于网络的静态和动态概念模型,并在归纳地区物流竞争力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其形成机制,并突出体现了地区物流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和不可分割性,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地区物流竞争力的内部结构和特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物流竞争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并指出这种结构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特点,是作者选择用该构理论对地区物流竞争力进行描述的重要原因所在;从定量的角度,建立了耗散结构模型和广义生态模型,分析并证明了物流竞争力系统的耗散结构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单地区和多地区的物流竞争力进化过程进行研究。 第四,构建了地区物流竞争力的熵变模型,初步反应了该系统的发展与整体熵值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系统进化和内部结构的有序程度归结于系统熵值的改变;通过对众多指标的科学筛选,设计了地区物流竞争力的系统熵结构,并构建了基于三维空间的系统熵评价模型,包括空间合成模型和空间尺度模型,将一个地区物流竞争力的高低水平归结为地区整体物流能力与地区内各级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能力的有效整合。 第五,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地区物流竞争力的发展阶段,描述了物流竞争力发展过程中的五个特征阶段基元,即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再生期,指出任何地区物流竞争力的发展都是该五个特征基元组合而成,描述了发展进程中的三种异化现象,逆转、早熟和夭折。此后作者归纳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溢出信息,建立了基于特征映射理论的模糊阶段识别模型,实现了对地区物流竞争力发展阶段的识别,并保障了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七,在对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和物流发展情况做了简要的分析后,应用所构建的评价和识别模型对西南地区的物流竞争力进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对该地区范围内的二级物流枢纽城市(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宁)对整体物流竞争力的贡献度做了相应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最后,论文分析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进一步设想,主要包括物流竞争力发展阶段的对策研究、物流竞争力发展阶段的智能识别研究和物流竞争力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三个大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52
本文编号:269503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5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符亚男;张雪;;供应链竞争力的研究综述及发展[J];中国市场;2014年3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凤荣;区域创新物流系统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郑声安;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忠明;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2 汪红林;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5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695031.html